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湿营销的趋势(3)



    因此,社会化网络整体为大众网民提供的自由选择,才让社会化网络得以繁荣发展。或许一个人是社交网站的铁杆粉丝,但是可能从来不会去接触团购;而有的人即便每天大多时间都黏在微博上,却从来不会有兴趣去百度百科分享什么。而即便最终如Facebook一样强大的社交网站可以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整合出来一个兼容并包的平台,用户依然有最基本的自主选择的权利。

    当然,自由的另一种解释是随心所欲地倾吐,而无所谓听众是谁。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网民在微博上锲而不舍地发布自己对某个行业的真知灼见,尽管无人问津;也能看到有很多朋友乐此不疲地将一些相当冷门的资料分享到公共的平台。甚至,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社会化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无病呻吟。但是这无关其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是他的自由,更是社会化网络的自由。

    《网瘾战争》里一句“岂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化网络正在消除阶级的鸿沟,尤其是正在缩短大众与传统上层社会中意见领袖影响力的整体差距。在社会化网络兴盛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有了新的意义,它不再只是面向大众的传媒,而是大众都可以参与其中、参与信息传播的全新媒体。因此,在社会化网络中,对于大众渴望被肯定与被认同诉求的满足,是保证用户对于社会化网络忠诚的重要因素。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对于互联网世界来说,也是如此。社会化网络吸引更多的人投身网络的怀抱,并且创造出更多的信息,使这个世界更生动、温暖与个人化;而依靠算法的网络则严密精准地索引出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清楚,让这个世界更准确、直接与标准化。因此,尽管Google强大如斯,却永远也无法取代Facebook中用户主动参与去创造信息资源的体验。

    《纽约时报》表示:Google引以为傲的是它杰出的算法,利用精准严苛的计算,排序出它所理解的最好结果。问题是,这一结果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人。而Facebook则开发出了Like功能,现在,全世界有超过35万个网站安装了这种功能。如果你喜欢它们所提供的内容,你可以点一下Like,你所推荐的信息会即时储存在Facebook上。当互联网变成了你能掌控并创造的天地时,你的自由追求也就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当然,对于整个社会化网络来说用户绝对不是唯一的,社会化网络应用的开发者们为社会化网络的长久吸引力贡献着力量,前提是这个平台足够开放。2007年5月24日,Facebook推出了代号为F8的开放平台,将自己的API(应用编程接口)向第三方软件开放,就像苹果公司在推广iPhone和iPod touch时所做的,优秀的第三方Apps在Facebook的平台上得以用病毒式的营销方式传播。其背后是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一旦用户使用了新的应用,就会以Facebook的方式显示在他的实时状态栏里,于是,所有好友都会立刻知道:你的朋友已经使用了这一款应用。

    这似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够垄断的做法,但是这恰恰是社会化网络特性的精髓所在。当用户无法自由地选择足够丰富的应用,而社会化网络的所有者们又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供大于求的时候,用户的忠诚度必然会降低。有趣的是,社会化网络似乎正在促进互联网一直倡导的分享与合作精神的深入贯彻,而这也将反向促进社会化网络健康良性的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便捷、社会化的体验。

    4.1.3 口碑的影响力

    从传统营销理论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口碑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其对于长效的品牌形象建设及客户关系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最常见的电视广告、明星代言,到底是不是属于口碑传播呢?当然不是。因为它们不仅不属于口碑传播所限定的非商业传者的范围,更重要的是是否有消费者真的相信明星代言人确实使用过该产品呢?估计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在传统社会中,潜在客户的消费行为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的分类:一种称之为观察模仿,一种称之为口碑传播。跟人类的社会性相比,观察模仿并没有完全脱离动物性的特点,比如群居、跟风等。我们往往在并不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围在店门口排队,就会觉得这个产品应该值得期待。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口碑传播的持续效果及二次促销的价值,相对来得更深、持续、高效一些。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