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决策,败也决策(12)
时间:2023-05-25 作者:张志军 点击:次
鲍尔曼不肯服输,他自己亲手制作,请教补鞋匠,拜皮鞋工人为师,夜以继日,失败了再来。有一次运动比赛,他的运动员穿上了由他制作的样子难看、但舒适轻巧的鞋,获得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好的名次。 鲍尔曼的行为感动了他的学生,一位优秀长跑运动员菲利普·奈特。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双鞋子的事,而是一项重要的工业,应该推广生产。于是奈特找到一位日本制鞋商鬼冢虎,这位精明的日本商人认为是一次难得的发财机会,当即与鲍尔曼签订合同。这样,美国设计、经销,日本制造,耐克公司的前身——兰绫带公司诞生了。鲍尔曼、奈特几个人拼凑了1000美元,一年后,以200双运动鞋为起点开始了经营。 鲍尔曼和他的同仁们有一个共同愿望:为运动员服务。然而,一个没有雄厚资金,没有官场支持的小企业,要想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谈何容易。 1971年,当兰绫带公司销售额近200万美元时,鬼冢虎想独霸兰绫带,鲍尔曼立即与他断绝交往,凭着自己的设计专利,很快找到了合伙人,年底,公司正式更名为耐克公司。 耐克公司初建时,遇到了美国制鞋业的强烈竞争,特别是来自最大制鞋公司——阿迪达斯的巨大压力。1976年,阿迪公司收益20亿美元,耐克只有290万美元,但阿迪眼红了。 这一年奥运会开始时,耐克派了9名推销员参加共花掉7.5万美元,而阿迪却派出了300名推销员参加并花掉了600-900万美元。阿迪公司争取了一大批金牌获得者穿戴其生产的运动服和鞋帽,耐克只争到一名可能夺冠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签约穿耐克鞋参赛。他们私下庆幸,如果此人荣获金牌,耐克鞋就会天下扬名。但这位运动员在参赛前一分钟换上了别的公司的鞋。耐克人心都碎了。 当时的鲍尔曼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于是,他回到公司后,积极得从这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了主动“进攻”的决策。后来,耐克又把“富有创新设计,为运动员服务”作为耐克公司奋斗目标,由学生奈特主持经营,自己致力于产品开发。形成新构思后,进行无数次的试验,无数次的修改,并邀请运动员试用。 这样,耐克的新产品不断问世,质量一天比一天好,而且适合不同运动项目的鞋也相继问世。 60年代初期,美国人还没有形成跑步锻炼身体的习惯,鲍尔曼认为,要实现公司为运动员服务的宏伟目标,拓展公司业务,就必须普及跑步运动,使跑步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健身活动。不久,耐克的各零售店开始组织群众性的跑步比赛,一些零售店的负责人坐着面包车跑遍了所在市镇的偏僻地区。他们甚至为中学生和教师们设门诊部。1966年,鲍尔曼设计的“考兹塔”全能跑鞋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在70年代掀起的跑步热。 “耐克”靠着积极的“攻”式夺得了成功,1976年销售额只有380万美元,而1985年,已拥有资产10亿美元。耐克运动鞋,如今已在全球畅销不衰。 “耐克”,信心和实力的保证; “耐克”,速度和力量的象征; 谁拥有“耐克”,谁就拥有成功。 独甲黑人化妆品的秘密 1954年,“约翰逊制造公司”正式成立开业。实际上,它注册资金只有470万美元,一间工棚,一部搅拌机,一个帮工和曾在富勒公司当过推销员的乔治·约翰逊本人。它主要仿制当时美国最大的黑人化妆晶企业——富勒公司的部分产品,由于没有名气,销量很小,还积压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资金。在刚开张的几个月里,日子难过,富勒公司知道他的情况后,也根本没把他当回事。 这时,约翰逊深知,若不尽快改变公司缺乏主导产品的处境,公司就不会有什么希望。他果断决定停止生产那些与富勒公司相同的产品,集中财力、物力潜心研制了一种可以改善黑人皮肤肤质的水粉护肤霜。 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并不能说明效益,只有卖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他对比了自己与富勒公司的实力,硬碰硬显然自己不是对手,最后想出了“烘云托月”的推销办法。他不直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是在宣传富勒公司产品的同时,顺便介绍自己的产品。如此一来,自己的产品也跟着突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