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走遍天下(1)(2)
时间:2022-05-13 作者:李华 点击:次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演讲,他的感情充沛,说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效果非常不错。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激动起来以至于忘乎所以,居然当场脱下了一只鞋拿在手中,在演讲台上代替手掌用力拍打,顿时现场一片哗然。 赫鲁晓夫的事例留给人们非常深刻的教训,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演讲的时候如果需要尽情倾诉,便可打开情感的阀门,让感情如潮般倾泻而出。然而,高潮过后,需要立即进行调节,千万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信马由缰。 专家点拨: 1在演讲中抒发感情固然很重要,但是感情的支配依靠的却是理智的力量,即这篇演讲的主题。 2在演讲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正题,把握住自己情感的阀门,并留意控制感情的流量,真正达到演讲的效果。 辩论富有力度,气势决不能少 辩论,是指参与谈话的双方,就同一个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针锋相对地争论。要想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以自己的沉稳自信去征服他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辩论中,只要你在气势上胜对方一筹,就能做到先声夺人。使用这样的办法就要求论辩者义正辞严,理直气壮,临“威”不惧,神态刚强,从而能在辩论中产生一种震慑、威严、正气的作用。 案例分享: 1966年初秋,陈毅副总理正在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主席台上演讲,几个造反派头头提着高帽子要揪斗陈老总。陈老总,这位二分钟前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自己特有的幽默、坦率的言辞和颜悦色地开导着年轻人的长者,此刻突然怒目圆睁,威风凛凛,拍案而起,挺立台心,厉声喝道:“看你们谁给我戴!看你们哪个敢给我戴!” 陈老总在危急时刻,接连两声呵斥,字字千钧,吓得几个造反派头头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经验总结: 陈老总这里使用的就是以气夺人的方法。要实施以气夺人的方法,首先要具有大无畏的胆略,有蔑视一切敌人的气概。否则,一见强敌便心惊胆战,其结果只能是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当然,辩论中要以气夺人,最根本的是要手中有真理,理直才能气壮;如果手中无真理而气壮如牛,那也不过是色厉内荏的纸老虎。 在争论的过程中运用质疑、发问、诘难和反驳等手段来揭露对方的矛盾,占据优势地位,从而确立自己的论断,最后,共同取得正确认识,从而肯定共同的见解。可见,辩论的目的在于说服对方来认同己方的观点。而要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则要求辩论一定要有力度。那么,如何做到有力度地辩论呢? 在辩论中,气势是夺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手段,没有气势就不会胜利。所谓辩论的气势,就是辩论者运用反驳方式,对准对手要害进行诘问批驳,揭露对方命题的错误,战胜对手。也就是说,要取得辩论的胜利,一定要率先发难,先声夺人。 在辩论中,辩论者可以在时间上抢在对手之前,趁对手立足未稳,未加防范,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攻击,打乱其战前的部署,使对手陷于被动的境地。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辩论中先发制人的战术往往能打乱对方的部署,有助于造成己方的精神优势,掌握辩论的主动权。甚至,首战的胜利会影响全局的胜负。 所有辩论的总目的无非是驳倒对方,战而胜之。但是,就辩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辩论的性质不同,反驳的直接目标也应有所区别。根据辩论的性质,反驳的目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率先发难,置对方于死地 这是反驳的最高境界,当你攻击到对方的要害处,使对方无言以对、口服心服时,己方就获得胜利。 2率先发难,扰乱对方的阵线 面对对方的攻势,己方组织有效的反攻,意在挫败其攻势和锐气,动摇其心理防线,使其内部出现失调、混乱。 3率先发难,消耗对方时间 在一些辩论中,辩论胜负与时间相关联。这种情况下如果组织进攻,通过率先发问,逼对方应答,那么,大段的被动应答,无形之中就会把对方时间消耗殆尽,这样也就为己方赢得了宝贵时间。 4率先发难,争取评委和观众 反驳语言是一种艺术,而进攻语言锋芒犀利、富有光彩、充满智慧,让听众赏心悦耳,能展现辩论者的机敏气质和迷人风采,也能赢得观众评委。 专家点拨: 1对手的言语犀利,自己言辞就要更锋利;假如对方很有气势,那自己就更要有气势。 2辩论中要以威来对抗威,用势来应对势,以快来打击快,以强来抗击强。 辩论中给对方设“陷阱”不是小人之为 在辩论中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应让对方跟随着你的思路走,这样就能夺取辩论的主动权。这时你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些陷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你的观点。 案例分享: 一次,财主巴依将他最喜爱的一只龙目茶碗暂时寄放在阿凡提家里,可是没想到,阿凡提一不小心把它打碎了。恰恰就在这个时候,财主巴依又派人来到寺中,要取回他的龙目茶碗。 顿时,大家大惊失色,又不知所措。茶碗已经被阿凡提打碎了,应该拿什么去还给财主呢? 阿凡提说:“大家不用担心,让我去见财主吧,我来应付他!” 阿凡提问财主:“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到最后都会死,是不是?” 财主巴依回答道:“是。” 阿凡提又说:“世界上所有有形的物体,到最后也都会破碎消失,对不对?” 财主巴依又回答:“是。” 阿凡提接着问:“这种破碎消失,谁也阻止不了,是不是呢?” 财主巴依还是回答:“是。” 阿凡提听到财主巴依的回答,于是露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接着说:“巴依老爷,您最心爱的龙目茶碗破碎了,这是我们无法阻止的,恳请您的原谅。” 因为之前已经接连着回答了几个“是”字,财主巴依也知道这件事不宜再严加追究下去了。就这样,阿凡提安然地渡过了这个难关。 经验总结: 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置一些陷阱,从而趁对方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诱导他说“是”。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地陷入你设的圈套,这时你就能牢牢牵住他的“鼻子”,使对手乖乖就范。这种诱使对方多说“是”的方法被人们称为“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它对论辩有着非常特殊的功用。 这种“苏格拉底式问答法”,要求在辩论开始时千万不能涉及有争议的论点,而应该顺着对方的思路强调彼此之间共同认可的话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提出问题,并诱使对方承认你的观点,使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同时,必须避免对方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