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2)
时间:2023-06-30 作者:柴玉珂 点击:次
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到现在2012年经历了20多年的成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对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始于1990年以后,起步较晚,其研究从一开始就是和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紧密联系并逐渐展开的。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逐渐受到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部分学者还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随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稳步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问题的关注,各银行的贷款绿色通道的建成,以及民间借贷资本的合法化的浮出水面等,上市公司的筹资渠道越来越多,所以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我国企业发展及改革的历程来看,资本结构远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和企业制度下,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纷繁复杂。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既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非制度因素的影响,既有宏观层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张彩昌(1998)认为我国债权市场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严重低于股票融资的规模,进而导致我国企业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选择。万解秋(2001)从我国资金划拨体制及转轨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机制。孔小文(2003)从我国上市企业畸形的股权结构导致其内部治理机制的失衡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不合理的资本结构融资偏好。吴晓求(2003)认为我国上市企业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源于我国证券市场相互割裂的市场结构、失效的并购市场以及上市企业实际控制人有悖于其他股东的价值追求。 但是,国内就此问题展开的研究并不充分,对资本结构的研究,集中在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分析上(陆正飞,1998;沈根祥,1999),针对企业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实证研究同样存在分歧,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论。陈小悦(1995)分析了股市收益与负债权益比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两者呈负相关的结论。这一结论既与有关理论相悖,也与国外实证研究结论不符。王娟和杨凤林(2002)的研究表明股权的集中程度和企业的负债水平没有显著的关系;蒋殿春(2003)的研究却显示股权的流通性对企业的负债水平没有影响;曹廷求和孙文祥(2004)的研究却表明国有股及法人股与企业负债杠杆呈正比例相关关系;冯根福等(2000)的研究显示股权的流通性对企业短期负债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顾乃康和杨涛(2004),陆正飞和辛宇(1998)的研究表明企业业绩与负债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洪锡熙和沈艺峰(2000)的研究却显示企业绩效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初步达到有效,因此,重新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尤为必要。 目前,我国施行的是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当时颁布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使用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以及资本结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国际趋同,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降低了财务信息报告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方面的进步会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国内外投融资成本、减少国际贸易摩擦,这既降低了财务融资的成本,又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重要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债权人、投资者、股东等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的评价。同时,资本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必将促进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 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亏损甚至破产的状况,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融资困难加剧。虽然目前进入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但金融危机形势下引发的诸多问题,例如,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降低融资成本,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利用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成为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