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仙游梦(2)



    仙游徒有美丽的外表,却一直发展不起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八闽大地改革浪潮风起云涌之际,仙游却依旧止步难前,如同小脚女人一般。1983年仙游划入新设立的莆田市。这固然源于两地方言相同,都是莆仙话。在福建大地上,只有莆田和仙游两县百姓使用这种奇特的方言,莆仙之外几乎无人能懂这种方言。研究者认为,莆仙方言是中原唐代语言与福建南部土著居民闽越人语言结合后产生的。因此,莆仙话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或许,它可算是中国古语言的一种活化石。莆田县在八九十年代发展神速,特别是鞋业加工、外出经商等,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曾几何时,人口只比仙游多一半的莆田,经济产值却数倍于仙游。仙游从此大大落后。大学毕业后,我每年春节回仙游,老同学们常常带给我一些不好的消息:今年教师工资又发不出来了,不知道何时才能补发。与此同时,家乡的建设亦相当滞后,进出仙游还是只有那唯一的通道福厦公路。县内道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遇到雨天,到处泥泞不堪。在我的家乡,时光似乎是停滞的。我不用记忆,根据印象都能找到回家的那条路。从北京乘火车到福州2300公里花一天多时间,从福州到仙游150公里,走五个小时是很正常的。每次回家路上往返一趟通常都要花五天时间。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这几年,仙游的情形一点点地改善了。经济发展了,生产条件生活环境一点点地改善了。在北京,我也经常能碰到来自仙游的老乡。与住在北京通州“莆田村”的莆田人通常都从事木材生意(据说他们垄断了全国60%以上、北京市90%以上的木材市场)不同,开始时,来京的仙游人操持的多是修手表、卖面条之类的小营生。后来,他们开始卖家具、卖建材。有些人更是开起了超市、建材市场或商场等。而最近七八年来,北京市的红木家具、古典家具市场,有不少竟都是仙游乡亲们开办的。有一家来自仙游的叫“连天红”的家具公司,更是把广告做到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网,向全国征集奇特对联,炒作得有声有色。

    这是一群不再自我封闭的仙游人,这是一群勇于走出去、敢于创业闯天下的仙游人。历史上,仙游和福建的老百姓向来就有下南洋闯荡世界的传统,因此,仙游和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而当历史的时针拨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仙游人走出来了,下广州,到上海,去南京,上北京,赴哈尔滨,到全国各地去闯荡,又下南洋,前往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乃至非洲、欧洲和澳洲、美洲去创业。他们开公司,建医院,办市场,搞研发,哪里挣钱去哪里,哪里有发财致富的机会就去哪里。这是闽商的传统,也是仙游人文化遗传里固有的基因。想当年,仙游人大多是由中原入闽的,千里迢迢跋涉至此穷乡僻壤,并在此扎根立足,白手起家繁衍发展起来。

    有了这样一支庞大的创业大军,仙游本地的产业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古典家具领域,仙游制作的仿明清家具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举国瞩目。2006年,仙游古典家具产业的产值只有5亿元,而2014年已达到300亿元。如果以仙游县116万人口计算,单是古典家具一项,人均产值即可达到近3万元。这是多么可喜多么惊人多么了不起的一项成就啊!从此,“仙游制作”亦成为了全国古典家具行业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即所谓的“仙作”家具。它已成为与“京作”、“苏作”、“广作”齐名的古典家具制作品牌。

    仙游向来有重视手工艺的传统,特别是在国画和家具制作方面。生于我家乡度尾镇的李耕先生曾是与徐悲鸿齐名的仙游画家,享有“北徐南李”之誉。李耕等人的画风直接影响到仙游今日的画家。在仙游,许多人从小习画,善画人物、山水。而仙游的那些能工巧匠们,则善于在木头等材质上雕镂刻画。我母亲的旧式眠床、梳妆台等,都雕刻描画着精美的花鸟人物,丝毫不逊色于名家之作。仙游民间,有着太多能绘画、擅书法的高手。他们师徒相传,父子因袭,传承下来了宝贵的民间艺术。而到了今日,当古典家具复兴之际,这些能人们正好大显身手,纵横捭阖,风头弄潮。

    我的邻居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前些年我回家休假时,他总是向我打听北京的情况,希望去北京打工挣钱。我告诉他,如果你到北京卖面条,一年能赚十几万元。他听得很动心,甚至提出请我帮他在北京租个店面什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跟着亲人外出打工,开始从事餐饮,似乎也赚到了一些钱。这几年,仙游的古典家具、美术工艺行业发展起来了,他干脆举家搬回老家,专事扇子、佛像菩萨等的雕刻。我们家所在的村子一共大概有三四十户,其中有十几户人家都开始从事雕刻。据我的邻居介绍,一把紫檀木的扇子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而雕刻它大概需要两三天。一尊佛像或是菩萨大概可以卖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价格高低与材质和雕工有关。显然,乡亲们的生意都很不错,产品销路似乎也不成问题。过了一两年,邻居便把他们家原先的夯土房拆掉,翻建起一座水泥砖混结构的五层小洋楼,一下子成为了我们村子里最显眼的一座房子,站在二里外的西山上,都能望见他们家的房子。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