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的艺术(7)
时间:2023-05-08 作者:张志军 点击:次
对于促销的理解,我们的确产生了问题:促销的确是一种短期行为,是一种战术手段,但短期是为长期服务的,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促销中价格的确是最重要的武器,但创造溢价的方式不只有降价这一条路,增加价值是另一条路;促销的确可能会对品牌造成伤害,但促销也可以在促进促销的同时,不伤害甚至增加品牌价值;促销的确只是营销的一部分,但一部分并不意味着一种残缺,促销本身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整合促销”可以实现许多原本达不到的功能。 现在,我们最关键的不是去研究促销的技巧,最关键的是对促销的认识,在原来的认识层面上,在思维模式固化的基础上我们是走不出去的。现在需要“解放思想”,然后才有“实事求是”的到来! 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促销?我们试图为商家勾画出几个可以思维拓展的层面。 促销不等于降价 当我们一看到促销,可能心中马上涌上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降价。现在很多商家都觉得“促销价”就是“低价”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可能会导致“促销麻木”! 促销可以创造顾客经济利益和心理利益,从而带来“溢价收益”,这是促销的实质。但我们的思路上却一直关注“价格层面”,总落入一种向下的思维误区,我们喜欢通过降低价格来实现利益。我们也可以考虑另一种途径,就是从“价值层面”思考问题,通过提高商品的价值而价格不变,同样可以创造“溢价收益”。 一张简单的车票,如何从“价值层面”出发创造新的价值? 这里有一个案例,创建于1887年的台湾铁路连年亏损,但在实施一项促销措施后,从此步入盈利时代。在台湾的216个车站中,有两个小站“永康”与“保安”,之前车站每天卖出的车票不过三千多元,只能算是三等的小站,台湾铁路将车票进行商品化包装,推出“永保安康”纪念车票,在增加为三种不同的包装款式后,每天的营业额达到七十多万,成长了210倍。 在“永保安康”之后,台湾铁路又陆续推出了“追分成功”、“和平永乐”、“吉安寿丰”等具有吉祥之意的纪念车票。由于纪念车票是台湾铁路利用本身资源推出的衍生产品,因此还可以迎合特殊需要而将商品改变。例如,在行车日期方面,可以配合特殊节日的意义而改印行车日期,将“庆中台大”“追分成功”的车票日期事先定为7月1日,通过预售成为祝贺考生的最好礼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台铁总共卖出大约10万套纪念车票,增加1100万元的营业收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其实车票的本身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台湾铁路通过附加的意义提升了普通车票的价值罢了,在价格不变甚至还提高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销量。所以说,促销并等于降价,增加价值也一样可以,而且有的时候效果还会更好,至少对于品牌不会造成伤害。同样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在零售业中推行。 促销只为一个目的 促销的目的具有多样性。比如提升品牌知名度、关注度,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或经销商的推销热情。 新经济形势下,促销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短期内迅速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也是促销的实际目的。 比如某商场推出的海尔金王子上市所采取的促销策略,目的就很明确:购买海尔微笑金王子系列冰箱,获赠精美餐具一套。利益点突出、简洁、明快。 再比如三星彩电在广州举行的“惊喜大放送,实惠给大众”的促销大行动,购PJTV背投送爱华音箱、购29纯平送三星风衣、礼盒一套等等,都是直接推动销售案例。 “促销”与“购买”,还有多远 促销进程中,我们应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促销与购买,到底还有几米远? 很多人对促销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希望通过促销行为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希望通过促销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企业的美好形象,甚至希望通过促销积累与扩大品牌资产。 调查研究表明,频繁的赠品、价格战、抽奖等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在刺激消费者试用或重复购买的同时,积累起来的品牌资产正在受到冲击与腐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