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溯源(3)
时间:2023-04-11 作者:张红雨 点击:次
早期的Orkut已经有群组、好友、个人资料。在那个年代,在用户基数不够庞大的背景下,泛关系是支撑SNS走下去的唯一道路。用户只是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披露,用以吸引其他兴趣相同的好友,与Friendster的概念很像。 目前的Orkut基本上也具备了Facebook上面拥有的大部分功能,但是总体而言经营状况依然不好。尽管谷歌美女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将Orkut经营状况不好归咎于网速的问题,但是这显然不能够让人信服。Google自身对Orkut的重视程度及面对强大的Facebook寻求差异化的空间才是问题的关键。尽管Google表示Orkut和Facebook采取的产品理念上的东西存在差别,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上似乎还没有什么差别给用户带来实质性的吸引力。 2.即时交互阶段 有人说RSS FEED是SNS发展到第二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但是RSS FEED却是一个解释起来非常模糊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RSS FEED就是一种促进即时交互的技术,而它的广泛应用代表了即时交互时代的到来,是真正即时交互时代的萌芽。 如果你想持续关注一个知名博客的更新,那你只需要订阅它的RSS FEED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到地址栏输入它的网址,就可以收到主动推送过来的更新信息。而这一阶段的代表,做得最出色的就是MSN Space。 MSN Space于2004年12月初在韩国最先推出,最初命名为“MSN Hompy”,是MSN Messenger的附加服务,本来是要付费的增值服务,后来改为免费版,并加入日本做测试地点,测试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再后来,微软把有关界面英语化,并让其他地区的用户进行测试。微软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宣布有关计划,并开放让公众测试。2005年4月7日发行正式版,并且有简体中文版和繁体中文版、日文版等不同语言的版本。正式版推出后,在收费模式上采用与Hotmail或MSN Groups(MSN社群)类似的服务模式:免费用户与付费用户同时存在,但付费用户可以享用较大的储存空间和更多的服务。 从7.0版本起,MSN Messenger与MSN Space进行整合,MSN Messenger的用户可以通过联系人卡片等方式了解某一联系人的MSN Space更新。 Windows Live Space于微软的idea。com网站上生成,2006年7月15日完成从MSN Messenger的过渡。2006年8月1日,MSN Spaces成为Windows Live服务平台的组成部分,并更名为Windows Live Space,同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 2010年9月28日,微软宣布将停止该项服务,与WordPress。com合作,并将现有用户的博客账户迁移到WordPress。com网站。现有用户在年底之前仍然可以使用Windows Live Spaces,不过之后就需要切换到WordPress。com或者将原有博客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尽管MSN Space的历史比较悠久,并且拥有MSN这种曾经强大的即时通信工具,却并没有加以有效利用。因此MSN Space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成长,Space与Messenger都没有进行过比较完美的整合,因此用户也很难通过MSN及时地与Space上的好友互动。 而在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校内网、QQ空间里这种实时推送的更新动态,如“你的好友刚刚发表了一篇日志”、“×××刚刚在你空间里浏览”、“×××对你的照片进行了评论,马上去看一看”。这种技术的出现,无论是否已经超出RSS FEED技术诞生之初的本意,但是毫无疑问的,它将SNS网站单纯的资料展示提升到了即时交互的全新阶段。 而与此明显相对的,就是社区与老论坛、微博与老博客的区别。在几年之前的论坛或者博客里,你是无法及时感受到其他网友与你的互动的,即便你时刻保持对某个信息的关注。譬如说在天涯的论坛中,你对某个热门帖子发表了评论,然后你想关注一下有谁对你做出了回应,那么很可能是一个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只要你在线,几乎可以在任何的SNS网站中即时收到其他网友对你的反馈,这种即时交互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3.平台应用阶段 SNS网站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传统社交网站,无论它们的定位是大众抑或是分众,最终几乎都会围绕着一个核心功能拓展到所有的功能。简单来说,目前SNS网站正向着差异化越来越不明显的方向发展,最终变成一个相似的服务应用平台。而在平台应用方面的集大成者,在全球范围内当然是Facebook,而在国内除了大家所知道的开心网、人人网,其实腾讯更是当仁不让的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