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ve——互动(7)
时间:2023-01-09 作者:刘婷婷 点击:次
话语在说出去之后,听话者必定会对它的意思作一个理解,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要说的意思,如何正确的“听”,成为了沟通的关键。站在说话人的角度去听,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 学会换位思考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在听到别人的事情的时候,往往表现得非常轻松。因为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无法切身体会说话人的感受。在这个时候,不妨想一想,若是我们处在这样的状况中,会是什么感受。 学会用他人的方式来思考 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他人,永远和他人隔了一层纱。人与人的性格不同,人与人的价值观念也不同,因而不同的人在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做法和选择也自然不同。在听话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尽可能的用说话人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说话人的想法。 6、一起桑巴舞 每年的2月,我们都会迎来一年一度盛大的巴西狂欢节。在狂欢节上,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用舞蹈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快乐和激情。若我们有幸在狂欢节时到巴西游览,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随着巴西人的节奏,摇摆身体,和他们一起大跳桑巴舞。合着节拍,互相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你能想象自己在桑巴舞的节奏中跳芭蕾吗? 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琴瑟相合。说的就是两个人用乐声作为语言,相互交流,产生共鸣。若是一曲哀伤低沉的箫音,我们偏要用无比欢快的唢呐去合,那必定非常的怪异。吹箫的人想必不会认为我们心存好意,估计会愤怒的断定我们完全是在捣乱。 说话是有节奏的。 这里说的说话的节奏,不是诗歌里那种靠押韵或者反复等修辞手法营造的节奏,而是由说话内容和说话者的情绪共同组成的节奏。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若是无法把握和跟随说话者的节奏,就会在响应的时候出现“文不对题”或“不知所云”的尴尬,令说话者错误的理解我们的意图,产生吹箫人认为唢呐相合是“捣乱”的误会。 力森前不久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会。当年一起念书的伙伴们几乎都来了,十几年没见面,大家一见面都觉得格外的亲切。大家都变了,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平凡的工作,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拖家带口为生活奔波。 酒席上,为了活跃气氛,当年的班长开始大讲笑话,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力森也不例外。气氛一下子热络起来,大家也纷纷开始讲起笑话。有的讲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糗事,有的转述从书上报纸上看到的笑话,还有人说起了荤段子。 某个同学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得前扑后仰,乐不可支,偏力森一人听不懂。他这人非常爱面子,拉不下脸面让周围的人替他解释,只好跟着大家傻笑。 众人继续交谈。力森却还忘不了那个笑话,在脑海中苦苦的思索。想了半天,他终于明白了笑话的笑点,也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笑完却发现周围一片安静,大家都尴尬的盯着他,还有几个人面带怒意。只见一位女同学抽泣着站起来,迅速跑了出去。 力森感到莫名其妙。经过其它人的解释才知道,原来,这位爱美的女同学,前不久花了很多钱,跑到韩国去整容。手术倒是成功了,她自己和旁人也都觉得变得好看了。哪知她的老公却忍受不了相处了十几年的老婆,忽然有了一张陌生人的脸,于是跟她提出了离婚。她正说得声泪俱下,周围的人都在宽慰她,哪知道力森却突然笑了出来。这一笑,立刻被敏感的当事人误会了。 一场同学会就这样被力森弄砸了。 力森的尴尬就是因为没跟上说话者的节奏。说话的人们都已经说到另外的话题去了,力森的思维却还停留在以前的说话内容上。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必须随着说话者的节奏来听。在说与听这两个不同的方面,说话者在节奏的把握上,永远是占主导地位的。作为听话者的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在思想上对说话者作某种程度的引导,但我们不能脱离说话者的节奏,徘徊于自己的节奏中。 融入说话者的节奏,使我们能更迅速的把握说话者的话语内容。有利于听与说的双向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