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三字经之推:坚决驱逐不利(9)
时间:2022-12-22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次
现代的多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大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满,老总就会对员工的成绩作一个评价,能够留下来的当然是为管理者所满意的,被认为是人才的员工;有时,管理者还会从其中的特别优秀者中选出一部分委以重任。这便是管理者以政试之、察其真才的做法。 有时,管理者没必要让所有的人都去做相类似的事情,而是让较为器重的人才去做特定的事,看他们的处事技巧,从而判断其是大才还是小才。这一部分人往往是领导考察的对象,如果干得令管理者满意,极有可能成为接班人,而管理者要选择接班人更要谨慎行事、委之以政、时时考察。往往选择接班人的结果如何,恰恰反映了一个管理者的识才能力,是一个管理者有无识才艺术的标准。 与谋略比较起来,后者更注重于识大才,而前者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而且操作性极强,管理者可以随心运用。另外,管理者在提拔人才时还必须做到提拔依据公开化。 提拔结果直接关系企业团队建设,影响到企业的人气,所以必须搞好提拔工作。因为提拔得当可以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培养向优秀员工看齐和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全体员工的士气。因此,管理者在决定提拔员工时,要做最周详的考虑,以确保人选的合适。 提升还应讲求原则,不能凭个人的喜好而滥用管理者职权。还有,提拔是一个长期观察被提拔者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果盲目地提拔,可能导致察人不全,从而没有充分发现他存在的不足,这样的提拔必然导致人力和财力的浪费,所以提拔不可过急! 论资排辈选拔管理人才,只能压制人才、鼓励庸才。然而,随便打破管理人才提升的常规,提拔的人太多,升迁速度太快,亦有弊端:(1)如果升迁太快,则无从考察业绩;(2)有的人因升迁太快,没有足够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的时间,不利于人才的锻炼成长;(3)刺激升迁欲望,助长职务上的攀比之风。有的人一心想往上爬,无心干事,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一个台阶上还没有站稳,就想“挪挪窝”。要避免这种状况,严格控制超前升迁。 因此,晋升职务最好不要超过一个级层,尽量不越级提升。另一方面要采取一系列过渡措施,让人才有相当程度的曝光,提高人才的威信和知名度。比如指派他完成公司最为艰巨的任务,让其展示才能;让他在公司各种会议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管理者要让人才明白,虽然他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在一个组织内,任何晋升都必须等待适当的时机。 让千里马自己去赛跑 千里马一定是通过比赛而脱颖而出的。真正的人才不怕竞争,通过竞争选拔人才也是现代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最常见的具体方法有考试竞赛法、任期目标法和实绩考评法。 1.考试竞赛法 考试在大面积发现和选拔人才方面,不失为一种比较奏效的方法,至今各国都普遍采用考试办法发现人才。据资料介绍,美国于1980年2月举办了一次为期5天的“寻找科学人才竞赛”,从中发现了10名优秀人才。后来的结果验证,这10名人才都被评为有才能的科学家。罗马尼亚规定,凡局长以下工作人员的录用和提升,都必须通过考试和实际测评。 许多国家企业内部,也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把考察和选拔人才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比如日本的佳能公司,把全公司190个工种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所需知识的多少,设立15种等级(职称),明确规定每种职称的标准,每隔10个月进行一次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日常考核情况确定职称。不论工龄长短、学历高低,只要符合标准,有真才实学,就可晋职升级,甚至越级晋升。 考试本质上也是一种竞赛。竞赛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加速器,而且是具有优胜汰劣的机制,所以它可以通过“筛选”,发现人群中的佼佼者,使被埋没、被世人瞧不起的人才脱颖而出。但是应该承认,考试竞赛方法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利用考试办法并不能测试出人的智力的全部要素。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智力要素可以分解为120种,而目前能够测试到的只有98种。也就是说,有22种智力要素是测验不出的。因此,管理者使用考试竞赛法识人选才时,必须结合使用其他方法才能奏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