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找到关键问题关键人物(14)



    某酱菜公司在投入生产仅几个月后就亏损数百万元,最后被迫停止经营,个中原因自然有很多,例如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不足、资金不到位等,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信息失真导致了决策的失误。

    该公司总经理因看到一些临近区兴建酱菜公司,获得了不少的赢利,自己也产生了在自己区内建立一家酱菜公司的想法。于是,马上行动,报上级部门审批,向国家贷款兴建公司运作基地,招聘员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酱菜公司就成立了。然而,事实上,该区处于酱菜原料低产区,原料生产量只占经营所需的五分之二。在报上级部门审批时,这位总经理对这些并不在行,只知道只有将原料生产量报高一些,才有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立项批准。为求得批准,在请示报告中将该区的酱菜原料生产量谎报为实际的两倍。上级部门对此数字也没有详加审查,就据此批准了申请。结果,未等赢利,公司就经营不下去了。

    信息资源是宝贵的,但在决策之前,对所获得的信息必须加以分析、鉴别。曹操错杀蔡张二将,就是因为没有仔细辨别蒋干带回的那份“降书”的真伪,等到人头落地,方才想起那降书有伪造的可能,可是为时已晚!

    为了获得正确的决策,必须掌握大量真实的信息。从决策目标的确定,到备选方案的拟订和优选,以及决策的修正和完善。决策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因此可以说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掌握最新、最全、最可信的信息,是保证各级决策正确的重要条件。然而,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并不代表就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还需要企业决策者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比较和选择,去伪存真,然后再根据可信的信息作出适时可行的决策。

    所以,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对于所采集到的信息,一定不要盲目采纳,据以作出决策,而是要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对于没有把握的信息,还要顺藤摸瓜进行认真核实。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从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谨慎原则必须时时坚持

    决策要谨慎。当你觉得自己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时,宁可稍待些时日,多多考虑一番,切勿草率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最有质量的决策。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小说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军师型”人物,素有“《三国志》中第一妙人”之称。诸葛之“妙”,究竟妙在哪里?通常的观点是把他看做“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三国演义》的误导。在这部妇孺皆知、流传千年的历史小说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语,编者注)。然而,诸葛亮“智慧”并不能完全概括诸葛亮的独特本质,且不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只是一个治世之才,并不善奇计谋略,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他“智慧”的背后体现的也是“谨慎”二字。

    关于这一点,毛泽东曾评价道:“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也说:“先帝知臣谨慎故归崩寄臣以大事也。”无论是言行还是决策,诸葛亮的最大特点便是谨慎,这是成就诸葛亮一代英明的得力要素。

    诸葛亮一向重视从现实出发,没有把握的事,他一般不做。不与曹操、孙权争锋,专力夺取荆益二州,是诸葛亮谨慎的表现;联吴抗曹,也是诸葛亮谨慎的表现。刘备的实力太弱,单独击败曹操是不可能的,必须选择一个可靠的后援,而强大的孙权正是可用为援的人。只有孙刘两家联合抗曹,才能遏制住曹操向南发展的势头。赤壁之胜,就是孙刘联盟的结果。

    诸葛亮的谨慎,还表现在北伐曹魏的问题上,就是不“弄险”,从决策科学的角度看,即企图以最低的风险度,去换取最大的效益。当时荆州已失,蜀国赖以伐魏的路线,只有一条蜀道,行军不便,补充给养也困难。而且这条路一旦被切断,蜀军就无法退还,只有束手待毙。因而诸葛亮在行军作战时非常谨慎。蜀国地小兵少,再也经不起大的打击,在兵力使用上也必须谨慎。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司马懿,才智过人,善于用兵,而且客观条件远优于诸葛亮,必须时刻留心,稍有不慎就会为之算计。后主刘禅是个无用之人,千斤重担都压在诸葛亮身上,若铤而走险,一旦不测,整个蜀国就会覆灭。

    应该看到,正因为诸葛亮谨慎的决策作风,刘备才得以拥有三分之一的天下。也正因为诸葛亮谨慎的决策作风,弱小的蜀国在客观形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才能与魏吴两强对峙四十余年。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