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基本的用人思路(7)
时间:2022-12-16 作者:李娜|龚雪莲 点击:次
表面看来,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仿佛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事实上他们并不一定能把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而能做得相对好一点的也许就是一个方面。所以最成功的管理是:设计一种机制,使每个员工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世界级“职业冠军”。 在大多数情况下,让稍有成绩的员工成为全才,不如让他单向发展成为世界级“职业冠军”更具成效。奇怪的是,有许多公司没有这样做,他们不断地去培训员工,希望每位员工的综合素质都很好,希望每位员工都可以胜任各项工作,而一旦某位员工在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马上就提拔。结果会出现什么结局?劳伦斯丁·彼得曾经对许多企业管理者发出这样的警告,如果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那么最终会把每个员工提升到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上,从而造成人才浪费。 不幸的是,许多年以来,大多数公司都这么做,如果某位员工在一个职位上表现得出色一点,没过多久就会被提拔。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一种肯定,大多数公司一直把工资、奖金、头衔、升职跟员工的表现和职业阶层挂钩,所处的阶层越高,工资就越高,额外津贴就越丰厚,头衔也越大。企业所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在告诉员工,你在某一时期内必须这么表现,否则你就得不到提升,你劳动后所得的工资就不可能增加。只要你在原来的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你就无须在这个低级的岗位上待多久。 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是把每个员工都引领到十分尴尬的境地。为了提升,为了赢得同事们表面上的尊敬,他们必须向上爬,爬上一个并不适合他们的职位,等到回头看时,却发现自己已在悬崖边上,稍不留神就坠向失败的深渊。即使他们坚守住了这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阵地,也只能碌碌无为地在这个位置上终其一生。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避免错用人才带来的人才浪费。在选用员工时,要充分了解其兴趣、性格、能力等诸方面的因素,在经过综合评价之后再次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使员工的最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知人善任须懂六戒 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只是成功用人的第一步,第二步则要求领导克服内心因外界环境、亲友关系,个人好恶等方面导致的用人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 1.戒心妒能“毁”人 有些领导功名心和虚荣心十足,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对有才能的人大加压抑和冷落,宁愿舍弃良材而重用朽木,使能者被压在底层,平庸者反而青云直上。一味地压制别人,抬高自己,把自己看做是“小人园”中的巨人。这种“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用”的心理意识,狭隘至极,危害极大。 2.戒心亲疏“用”人 即常说的“月光效应”。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但可以借助太阳而发出柔和的光辉,使人感到可爱,产生出众首仰望的效应。在选拔人才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某人本来不是“千里马”,但由于他与某位领导是亲戚、朋友或老同学,并得到领导者的举荐,马上便身价倍增,跻身于领导行列。这种相悖于唯贤是举的用人方式,或任人唯“派”,或任人唯“地”,最终都将使领导作茧自缚,贻误前途。 3.戒心好恶“选”人 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些领导者,选人用人不是看实绩,凭能力,而是以个人好恶、情感远近为标准。这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领导干部对下属的主观评价: 第一是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的作用。 初次见面时,领导就把社会刻板化了的模式套在这个人身上,如,认为青年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男青年留长发,赶时髦,便认定此人政治素质不好,不可靠,等等。因而把人才的好坏模式化,脸谱化,形成一种刻板印象,用人偏重表面,为一些人的首次印象所迷惑。所以,领导者在选才用人时,必须正确对待第一印象,不能停留第一印象,并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情况,不断修正和深化第一印象,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 第二是唯“从”是举,唯“拍”是用。 有些人喜欢把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看成是“德”,把擅长搞歪门邪道,善于“吹喇叭”、“抬轿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搞“关系学”有术的人看成是“才”,大加重用;而对那些敢讲真话,勇于抵制不正之风,大胆开拓的人,则横加责难,“顺”者用之,“逆”者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