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张骞十年辛苦通西域(3)



    就这样,张骞等人走了几十天,终于又重新见到了人烟而且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市。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从没见过、从没听说过的东西,比如葡萄、胡萝卜、胡椒等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人高鼻深目,纷纷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张骞虽然通晓很多游牧民族的语言和习俗,但是还真的不知道这回自己到了哪里,只能用手势跟当地人交流。终于,他们在当地找到了几个曾经去汉朝做过生意的人,通过这些人张骞得知,这个地方叫做大宛(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已经位于西域的西边。张骞他们欢欣鼓舞,这意味着他们离大月氏人已经很近了。

    很快,张骞等人见到了大宛国王。大宛国王热情地款待了他们,并说:“本国王一直仰慕大汉的声威,一直都想和大汉友好交往。可惜我大宛国地处偏远,道路不通,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居然见到了大汉的使者,也算本王有幸了!”张骞说:“我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寻找大月氏人,同时借此打通大汉通向西域的道路。希望陛下能派人送我们去大月氏人那里,等到本使者完成了使命回到大汉,一定将陛下的良好愿望传递给大汉皇帝,大汉皇帝一定不吝赏赐!”大宛国王一听到这里,自然心花怒放,赶忙派人将他们送到了大月氏人那里。

    备尝艰辛的张骞终于迎来了这期待已久的时刻。大月氏人原先的国王被匈奴人杀死之后,大月氏人拥立他的妻子当了国王。张骞对她说:“大汉与大月氏虽然相隔千里,但是我们拥有共同的仇人匈奴。如果大月氏人能够和大汉联合,匈奴被灭指日可待!”谁知国王回答道:“现在我们大月氏人已经找到了这么一块丰饶的土地,征服了当地的民众,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何必还要再自找麻烦,与匈奴人大动干戈呢?”

    张骞仿佛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他实在不甘心自己十几年的辛苦就换来这样的结局,他赶紧说:“国仇家恨自古不可忘。大月氏人被匈奴人驱赶屠杀,这是国仇;陛下的丈夫被匈奴单于杀死,甚至头骨被做成了酒杯,这是家恨。陛下置国仇家恨于不顾,定会丧失民心,望陛下三思!”国王有所心动,答应张骞再与其他贵族们商量一下。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大月氏人几乎已经将国破家亡的耻辱忘得一干二净。张骞努力了一年,最终也没能让大月氏人同意与汉朝结盟。但是大月氏王被张骞敢于进取的精神所感动,托他向汉武帝表达自己的通好之意,而且给予他丰厚的赏赐,送他踏上了东归的道路。

    回来的路上,张骞专门绕道,想从羌人部落的地区回到汉朝,以躲避匈奴人。可没想到这时候匈奴人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这里,张骞等人又当上了俘虏。就当张骞已经做好了再次进行持久战的准备时,匈奴单于死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单于的宝座展开了内战,匈奴内部陷入一片混乱,谁也管不了张骞他们。于是张骞等人一路东逃,终于逃回了汉朝的地界。

    张骞走后,汉武帝刚开始还经常询问他的情况,可是一直杳无音信。时间一长,汉武帝还以为他已经死了,或者投降了匈奴,也就逐渐把他淡忘了。当得知张骞归来的消息时,汉武帝一时还没反应过来,经过属下提醒他才想起来,赶忙召见张骞。张骞跪在那里,激动万分地说:“禀告陛下,臣张骞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不辱您的使命,找到大月氏人了!”汉武帝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一副游牧民族打扮的人,居然会是当年那个雄姿英发的张骞,他的眼睛也不知不觉地湿润了……

    紧接着,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前前后后经历的事情尤其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汉武帝对此很感兴趣,后来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张骞的努力下,西域各国纷纷派来使者与商人和汉朝进行友好地交往,汉朝也逐渐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负责对当地进行军事和行政的管理,从此确立了我国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所以西方各国与中国的往来也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逐渐建立起来。从此以后,无数穿着不同服饰、说着不同语言、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从这条道路上走过,对此后几千年东西方的经贸文化交流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张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司马迁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用了“凿空”两个字,形容他打通汉朝与西域通道的意义,的确是恰到好处。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实也就是一代代人不断开辟新的道路的过程。而张骞之所以能够开辟出新的道路,离不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正是这份忠诚鼓舞着他坚持着自己的使命,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搏斗。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弄潮儿,无一不是像张骞那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好汉。他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勇于开拓的精神将永远名垂青史。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