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张巡困守孤城死社稷

中华励志故事(全文在线阅读)   >   张巡困守孤城死社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兼领范阳(今北京一带)、平卢(今辽宁朝阳一带)、河东(今山西太原一带)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等率领着训练有素的十五万大军大举南下,发动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上几乎势不可当,却在两座城池下,遭到同一个将领的迎头痛击,这个传奇的将领就是张巡。

    张巡生于唐代中期,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天资聪颖,很小就能写诗作文,同时崇尚忠义气节,并且乐于助人。三十多岁的时候,张巡考上了进士。唐代盛传一句话“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意思是说五十岁的人能够考上进士就很不错了,可见他的确才华出众。不久,作为试用官员张巡被调到清河(今河北清河)去当县令。在此期间,他政绩突出,在最终的考核中名列前茅。任期已满以后,张巡回到长安。此时有人劝他说:“当今国舅杨国忠大人权倾朝野,谁要想升官,不去拜访一下他是绝对不行的。你也赶快去吧。”张巡自信地说:“我乃进士出身,此次任职又表现出色,就算不拜访他,在朝廷任个官也没什么问题吧?”

    然而,天真的张巡万万没有想到,现实竟然是如此地残酷。杨国忠一气之下,仅仅让他当了一个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张巡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倾注到人民身上,把真源治理得井井有条。他逐渐忘却了失意与不快,希望就此平淡地终了一生。但是,日益严峻的现实却不容许他安逸下去。当时的唐朝在盛世的光环之下潜伏着隐忧。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破坏了均田制,导致人民大量逃亡,国家收入受到影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而均田制被破坏后,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府兵制随之瓦解,国防力量受到削弱。而与此同时,在边境线上以安禄山为代表的节度使们手握重兵,对中央形成了很大威胁。但是以唐玄宗为首的君臣们却整日寻欢作乐,早就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古训远远地抛到了脑后。在李林甫、杨国忠等一帮奸佞小人把持政权的情况下,整个国家文恬武嬉,政治日益腐败。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安史叛军当时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攻击,目标直指唐朝的首都长安;另一路向南进攻,目标指向江淮地区。灵昌郡(今河南滑县一带)太守、吴王李祗接到朝廷的诏令,组织黄河以南的抵抗力量。张巡响应李祗的号召,积极招募士兵,征发粮草,作好了抗敌的准备。然而,他的上级、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带)的太守杨万石却被叛军凌厉的攻势吓破了胆,他找来张巡等人说:“眼下叛军声势浩大,就我们手里这点儿人马根本不是对手。不如尽快投降,一来可以保住我们的官位,二来也可以保全百姓的性命。”其他人都低头不语,只有张巡义正词严地说:“叛军逆天而行,到处残害百姓,我等身为天子派来镇守一方的官吏,理应誓死拒之。太守怎么能够说出如此不仁不义的话来呢!”说罢,张巡夺门而出。回到真源县后,他亲自率领部下哭祭皇帝的祖祠,发誓与叛军不共戴天。与此同时,单父(今山东单县)的县尉贾贲也起兵对抗叛军,与张巡在雍丘(今河南杞县)附近会合。

    然而,雍丘县令令狐潮此时却想投降叛军,但是雍丘县的一百多名官民却坚持抵抗。令狐潮将他们捆绑起来,准备处死。正在这个时候,叛军兵临城下,令狐潮赶快出城与叛军协商投降事宜。趁着这个机会,被捆绑的人解开了自己身上的绳索,夺取了城门,将令狐潮拒之门外,并将张巡、贾贲的人马迎进城内。不久,令狐潮指引叛军进犯雍丘,贾贲在率军出城抵御的过程中英勇战死,张巡继续领导抵抗事业。

    不久,令狐潮与叛军将领李廷望率领四万大军卷土重来当时雍丘城内只有几千人马,一时间人心惶惶。但张巡沉着冷静,他安慰军民们说:“叛军攻势虽猛,但是远道而来,已成强弩之末。只要我等利用地形之便,灵活防御,叛军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于是他安排一些军队镇守城池,自己率领剩下的几支人马突然向叛军发动进攻。叛军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整天将唐朝军队赶得东奔西跑,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张巡居然敢主动向他们发动进攻,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