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行路万里求真知(2)
时间:2022-10-24 作者:李维文 点击:次
在徐霞客的旅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实在是家常便饭有几次他差点丢了性命。在攀登雁荡山的时候,他想起古书上曾经说过,雁荡山顶上有个大湖,就想爬到山顶去看看。等他爬到山顶时,却发现山脊是笔直的,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哪里有湖呢?徐霞客不死心,决定在周围地区碰碰运气。过了一会儿,他走到了一个悬崖边上。他低头一看,悬崖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以为可以从这个小平台到底下去看看。于是他将一条很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自己抓着布带子,一步一步沿着悬崖往下爬。等到了平台上,他却发现下面是万丈深渊,根本下不去,失望之余他只好再爬上去。可谁知就在往回爬的时候发生了险情,布带子突然间断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霞客赶紧抓住悬崖上一块突出的岩石,才躲过一劫。冷静下来的徐霞客将断了的布带子重新接好,再慢慢地爬上去。其冷静与沉着由此可见一斑。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到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是徐霞客游历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他主要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南方的广大地区。这一时期是徐霞客游历生涯中最为艰险的时期。南方地区,尤其是西南的广大地区,大多是地势险峻之地,至今有些地方交通都很不便利。有些路段不能行马,有些水道不能航船,徐霞客就徒步前行。此外,徐霞客要探访的地方往往是险中之险,很多都是穷乡僻壤,人迹罕至,连基本的饮食起居问题都不能解决。所以到了这些地方,徐霞客有时只能采野果充饥,饮山泉解渴,住在山洞里,甚至与野兽为伴。而一旦身上带的旅费花完,徐霞客还不得不卖掉自己的随身衣物来换取钱粮。尽管遇到这么多艰险,徐霞客从来也都没有叫苦叫累,他的心中始终牢记着母亲的那句教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俗话说:“穷山恶水多刁民。”由于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落后,经济状况十分糟糕,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加之官府的管理很不得力,因此这一地区治安混乱,匪患猖獗。徐霞客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面临土匪强盗的威胁。在湘江流域的时候,有一天徐霞客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艘客船。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他正要休息,就听见外面有人喊:“船上的人都不许动!交出钱粮衣物!”徐霞客往外一看,一群凶神恶煞的强盗正在明火执仗地抢劫。情急之下,徐霞客赶忙跳水,一口气游出很远,才搭上了别的船,逃过了一劫。徐霞客并不是每一次都能这么幸运。有一次他与几个人同行,遇到了强盗,强盗不仅抢走了所有人的行李,还砍伤了其中一人。当地的老百姓救了他们,并劝他们说:“我们这地方土匪如毛,而你们要去的又是崇山峻岭、激流险滩,这不是摆明了去送死吗?你们还是赶快回家吧,我们可以给你们凑一些差旅费。”其他几个人惊魂未定,一听这话连忙千恩万谢地答应了,徐霞客却说:“我来的时候带了一把铁锹,就是以防自己死在半路上,让人给我挖个坟墓埋葬的。我宁可死在荒郊野地,也绝不这样窝窝囊囊地回去!”于是他谢绝了当地老百姓的好意,独自一人继续踏上了旅途。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付出得越多,收获往往越大。虽然徐霞客在旅途中吃尽了苦头,历尽了艰险,但是他也收获了许多别人闻所未闻的新知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对广泛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观察与研究。徐霞客觉得这种石灰岩地貌十分特殊,就认真留意并详细记载,用颇为科学的眼光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有时候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湖南南部的九嶷山的时候,徐霞客听说当地有个叫做飞龙岩的石灰岩山洞,就找来当地的一个叫明宗的僧人带他前往。飞龙岩里一片漆黑,只能点火把照明进行观察。飞龙岩里面很大,而且地形复杂,洞中有洞,一不小心就会迷路。洞里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小坑,而且积水很多,崎岖难行。明宗多次劝阻徐霞客看完后赶快离开,以免被困在山洞里面,但是徐霞客意犹未尽,总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直到火把都快要灭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今天的大量科学考察表明,徐霞客留下的大量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记载,大体与实际相符。直到徐霞客去世一百多年后,西方的学者才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将其命名为“喀斯特”地貌。毫无疑问,徐霞客是“喀斯特”地貌研究当之无愧的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