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达的六度人脉网(5)
时间:2022-07-18 作者:李维文 点击:次
有些看似很管用的关系,特别有价值的人脉,我们称之为“黄金人脉”,在使用起来时你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越是名头响亮的黄金人脉,有时越不可靠。也许它对别人有许多巨大的价值,但对你可能一点儿用处没有。这就是黄金人脉的欺骗性。 ★联系的实用性和成本 当一种关系进行传递时,我们要考虑到的不仅是方向问题,还有它所产生的成本和激励效用。也就是很多人谈到的阻尼问题(即联系的阻力系数)。在米尔格伦的连锁信件实验中,他找了大量的人来传信件,看看这些信件最后都到了什么人的手中,看似没有任何的花费,人们热情高涨,或者说看起来成本为零。请注意,这是一个假象:每个人传递一下信件的花费极低,改下MSN邮件地址更是简单至极。可是,他们肯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这么做,而是完全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才做这件事,这严重缺乏联系的实用性,没有价值支撑。 在这里,人们花费掉的实际成本是什么呢?是关系成本,这是一种人情债。这种联系方式,尽管可以帮你找到想找的人,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当你第一次做时,朋友虽感难度甚大,或扰乱了自己的生活,但碍于面子,勉强为之。可次数多了呢?他们肯定会觉得厌烦,甚至会选择放弃你这个朋友。到那时,你的这种严重缺乏实用性的联系方式,就彻底失败了。因为你没有为自己的联系方式设置一种激励机制,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将是无穷大的。 就像在最初的人脉结交理论中,Gmail的邀请方式曾被全世界的人们广为称颂和推崇,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一个邀请甚至可以卖到60美元。我们都记得并为之感叹,也有人惊呼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营销。但是,在今天你已经无法送出这种老掉牙的邀请了,因为随着Gmail的高度普及,它已失去自己原本的激励价值,成本不断升高,阻力变得无穷大。 ★阻力的价值:防范联系的失控 如果六度人脉的连接性和信息的传递不存在任何的阻力,就像在真空中无所顾忌地传播,后果是什么?我们可以举例来说,假设你有30个朋友,信息经过六度是30的6次方,即729000000,如果没有任何阻力,这个信息量可以实现,你的人脉数量足够到达一个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的人的级别。于是,我们将看到信息到处都是,你将每天收到无穷无尽来自六度好友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将让你的脑袋炸开。而且这样突如其来的“关系”,号称对你非常关注的人们,绝非可信和可以依赖的,相反,他们的动机十分可疑。 这种信息的爆炸程度,跟你的身份、名气和地位成正比。一个名气越大和地位越高的人,他的好友也会越多,想认识他的人自然不可胜数。而他的心态一定是:我不能随便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因为一旦不设置阻力,就会出现不胜其扰的结果。 不久前,国内曾经发生了一起演艺名人联系方式大泄露的事件,很多明星的电话号码被公布出来,让公众都可以看到。这意味着六度人脉被扁平化,变成了一度,联系的阻力消失了。 只是一瞬间的事,你就可以拿起电话,随便联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可以是梅尔·吉布森、刘德华、张学友、胡军,或者是姜文。你不是某某的狂热粉丝吗?你不是渴求了十几年某个重量级大腕的签名吗?好了,你现在可以打电话了! 然而,这将是一场灾难。我们在洛杉矶的一场聚会上,曾经与好莱坞的好多明星有过交谈。他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不少当红演员向我诉苦:粉丝,排成长队的粉丝打电话到我的家里,只为了说一句:“哇,你就是某某某吗?我非常地喜欢你,崇拜你!”然后啪的一声他们挂断了电话。没有别的有意义和有共鸣的话题,永远都是这种冲动的情绪化的表达,还有其他的一些言语,但都是无价值的。很多人经不起骚扰,只好换号码或停掉电话。 由此你看到,当联系的阻力消失后,联系就会失控。这是关系的扁平化,由六度变成了一度,于是,一个人对于他人的人脉价值就会发生流失——因为人脉的成本消失到了最低点,你随时都能找到那个你迫切想联系的人,向他提出任何要求。 就像明星们面临的一样,以前公众想和这些人说说话,将付出不可预料的代价,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但当他们的电话号码被公开以后,人们就能随时打电话过去。可是有什么意义呢?他们离那些“贵人”仍然遥不可及,不可能触摸到他们的实际生活,更不要提和他成为一种实质的可以公开炫耀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