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过年话礼馍

  “不须迎向东郊区,春在千门万户中”。春乃四季之首,是一年的开头,所以倍受人们关注,由是春节成为中国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最初来自农业,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杨震《后汉书》:“又冬无宿雨,春节未雨,百僚焦心。”中国是礼仪之邦,春节自然有一套自己的传统礼仪,礼馍就是其中之一。

过年话礼馍
 
  在历代关中人的潜意识里,饥饿一直是抹不去的记忆。馍是关中人的主食,作为过年的礼品,礼馍自然就成为人们走亲戚送礼物的最佳选择。它既是礼品,又可充饥。因所送对象不同,所赋予的意义不同,礼馍又被做成了不同的样子,同样的面粉,在女人手中被变幻出千姿百态来。因此,在蒸年馍的时候,除了蒸节日期间自己吃的之外,还要蒸待客馍。待客蒸馍需要选用上等小麦粉,精心发酵,反复挤揉。平日男人上锅会被人瞧不起,以为缺乏男子气。春节前蒸年馍,男人往往会派上用场。因为男人力气大,揉的面筋到、光滑,这样做出的馍蒸出来不走样,掰开一看有层次,咬到口里有嚼头。待客馍比平日吃的馍要小,要在手心玩成蘑菇状。除去自家吃的和待客馍,来客多、要过事的家庭,还要专门蒸回笼子馍。客人给你带了礼物,也不能让客人空手回去,这叫礼尚往来。回给客人的礼物就是回笼子馍。回笼子馍样子和待客馍一样,只是比待客馍还要小,要做的小巧玲珑,看起来可爱,大了显得笨拙,不好看。出门礼馍是蒸年馍的重头戏。主人没把握时,还会请来熟悉此道的乡邻姐妹相帮。
 
  馍做好后,把火炕烧热,揭开被褥,铺上包袱,把做好的馍有序放在热炕上泛,上面也盖上包袱,让馍充分发酵。待馍皮发硬就算泛好了,锅里水烧热,就可以上锅蒸了。
 
  走亲戚农村称作“出门”,以女儿走娘家为主线。女儿走娘家拿的礼馍分为两种,一种叫大馍,约莫有半斤重,面揉好后,在里边裹上早已和好的食用油面,对折,把两边弯过来,做成圆圆的样子,旁边有一个圆圆的凸起。其实大馍是由女人**形状变异而来。另一种礼馍叫角角,长形,里边也包有面油,因边上抹有油,蒸出来会裂开,这其实是女人外阴的变形。这两种馍是礼馍的主要品种。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占统治地位现象在礼品中的表现,是原始社会女性崇拜的遗存。同时,它也在隐隐告诉人们,你是从哪里来的?是母亲给了你生命,你是吃母亲的乳汁长大的,因此不能忘本,不能不守孝道。女儿家有孩子没过十三岁的,不能忘记给外孙蒸“追巴”,就是鱼型的馍,前边用大枣做两个眼睛。有些地方叫“健娃”,意思更明白些,就是希望外甥健康长大。
 
  礼馍蒸出来后,不能马上收拾,一般要放半天,等馍彻底凉下来。不然,互相之间会出现粘连,沾掉馍皮。破了相就没法出门了。蒸好的出门馍,大都放在早已清洗净的瓮中,盖上石瓮盖子。一则怕老鼠咬,二来也怕孩子淘气偷吃,等到临出门才发现就抓瞎了。
 
  如果家有新娶的媳妇,一定要多准备大馍角角。新媳妇头一年去娘家,要拿十个大馍,两个角角。十个大馍寓意娘家新一年“十全十美”。也表示女儿虽然出门了,但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的衣食仍然挂在心上,将继续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假如娘家兄弟多,已经分家另过,则每家都要拿一样多。主人如果要“追往”,就自己留八个大馍,给客人回两个大馍。体现娘家人并不贪心,同时还要回二、三碟蒸馍。就是回笼子的小蒸馍,一碟八个。假如不“追往”,则只留下两个角角,把大馍全部回给人家。不“追往”的逢年过节女儿只拿角角,不拿大馍。
 
  新的一年女儿家孩子有十三岁的(农历虚岁),外婆家的年馍就要早早筹划给外孙蒸完灯馍。平常年份一个灯笼几根蜡烛就可以了,完灯是大事,除了要买大红宫灯,还要蒸花馍。完灯花馍和给新媳妇送的一样,五对六对都可以,爱好之人送八对。女儿家也会大摆宴席,请客过事,称作“送灯”。送灯时间双方商定,一般会选在“破五”过后,初十之前。以为过了正月十二就要点灯了。这时双方主要的亲戚已经走完,可以坐下来专注办自家的事了。
 
  过去一年有女儿出嫁的,蒸年馍少不了要给女儿蒸送灯花儿馍。女儿出嫁后,也像孩子一样要送灯,这表示娘家人不会因为女儿已经出嫁而撒手不管,还要继续关注。除了大红宫灯,要紧的就是花儿馍。灯连送三年,头一年是花儿馍,后两年只添蜡送“追巴”。“追巴”就是麦面做成鱼样子,祝愿女儿家年年有余。也有追着关心照看女儿的意思。第二年送两对“追巴”四根红蜡,第三年完灯,添六根红蜡烛,送三对“追巴”,至此,給出门的女儿送灯结束。
 
  给出嫁的女儿第一年送灯是件大事,是娘家蒸年馍的重头戏。娘家妈需提前请村里的做花馍把式相帮。因为送给女儿嫁的花馍,是娘家人手艺在女儿家第一次亮相,马虎不得。送灯花馍一般五对六对,也有送八对的,送八不送七,“七”谐音“弃”,避讳丢弃、离弃、嫌弃、抛弃,不吉利。花馍以对计数,表示夫妻二人成双成对,不离不弃。花馍中有一对“追巴”、一对鸽子、一对石榴、一对蝙蝠、一对鱼、一对老虎、一对凤凰,还有一对背花大馍。追巴寓意割不断的亲情;鸽子希望女儿女婿展翅高飞;石榴预祝女儿多子多福;蝙蝠愿女儿一家福寿绵延;鱼意年年有余;老虎寓意夫妻二人身体健康,虎虎有生气;凤凰祈福夫妻二人展翅高飞,前程辉煌;大馍预祝女儿家过个渾(渭北方言有囫囵、圆满之意)事,顺顺当当,圆圆满满,不节外生枝。
 
  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主人家要把娘家送的大红宫灯高挂大门口。并在神位前摆一小桌,把娘家送的花馍摆放在神位前,让村里看花灯的人们观看品评。这关系到娘人的脸面,所以马虎不得。
 
  过门两年没怀上孩子的媳妇家,阿家会早早准备,这一晚上会选一新婚媳妇家,在看花灯、观花馍的时候,趁人多主人不注意时,偷一个花馍。赶紧拿回家关上大门,掀开媳妇炕上被子,将偷来的花馍埋在里边。早已等候在家的媳妇按照婆婆吩咐,马上跪在炕上,双目凝神,满脸虔诚,一口口慢慢吃掉婆婆偷来的花馍。那一刻有些神圣,仿佛吃下去的不是馍,而是上天赐予自己的孩子。据说这个方法是有效的,许多怀不上孩子的家庭,都这样有了自己的孩子。当自家的孩子十三岁完灯时,媳妇婆婆不会忘记带上礼物,领上自家孩子,去当初被偷馍的家里当面致谢。
 
  滚滚长江东逝水,星转斗移又一春。这些已经留在血液里的习俗,不知源自何年何月。如今虽然物质已极大丰富,一切都和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些民间习俗仍在渭北民间一年年上演着。


    作品集王安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