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心情随笔 >

纽子

 
  儿媳又给老伴买衣服了,拆开快递一看,是件外套。牛毛色底色,大方格花纹,尤其是那显眼的双排大纽扣,穿在身上显得洋气、精神,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很有质感。欣赏间看见内侧衣缝里,缀有一小块白布,上边有一大一小两个纽扣,应该是备用的。大的是前面的,小的是袖子上的,让人不能不佩服现在商家的细微周到。

纽子
 
  眼前一幕让我想起了一件旧物。我家有一个木梳匣子,大红颜色,上部有彩色印花,长不过尺,宽六七寸,高四五寸。上边有两个揭盖用的玲珑小巧的金属手环,盖内装有镜子。匣子分为两层,上层可以放头绳发卡等小东西,下层可以放木梳、篦梳、粉盒等梳妆用品。六七十年代女子出嫁,木梳匣子是必不可少的陪嫁品。在婚车出发前,新郎家的迎亲队伍里,会有两人用扁担抬一长方形木盒,名拾落。早于婚车出发,以向主人报讯:婚车后边就到,赶快做好迎亲准备。拾落里边放有脸盆、热水瓶、毛巾、香皂盒和香皂、两只小碗和两双筷子,碗里边分别放有核桃和红枣,拾落上边横梁两边分别搭着枕套和枕巾。除此而外,木梳匣子是拾落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之一。女儿出嫁了,必须注意妇容,免得新娘家说娘家人疏于管教。木梳匣子里的镜子、梳子都是早上起床后整容的必备品。我虽然是在部队结的婚,但妻子的陪嫁木塑匣子还是有的。后来日子好了,有了穿衣镜,木梳匣子就成了无用之物。其所以还没扔,是因为老伴在里边放了许多旧衣服上拆下来的扣子。
 
  扣子俗称纽子,过去的衣服,不管棉衣还是单衣,纽子都是妇人用布做成的盘扣,后来才渐渐有了现在的化学品纽子。那时日子艰难,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大人穿了孩子穿,老大穿完老二穿。实在不能穿了,还要把它变成做鞋底的碎布。人们拆旧衣时都会留心,把拆下来的旧纽子收集起来,以备做新衣用,或谁掉了纽子时补上。当时的供销社,都有一个纽子专柜,一个纽子几分钱,只要自家有了,就省的花钱买了。那时孩子的新衣服,很少有一个样的纽子,凑够五六个大小颜色一样的纽子太难了。
 
  那是一个崇拜军人的年代,年轻人都以能有一件绿色的军衣为荣。但要有一件军衣太难了,复员军人自己只有两件,舍不得给别人。我刚复原那阵,就遇到过一个要好的小青年,拿一件新的卡上衣,换我一件半新军上衣。碍于情面,我才勉强答应了。大部分青年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收集军衣纽子。能有一件钉着军扣的上衣,也是件脸上有光的事。军衣纽子的背边是黄铜丝做的穿线鼻,后来有了仿制军衣扣,但下边穿线鼻不是铜丝,因此令追捧者大打折扣。木梳匣子后来渐渐成为老伴收集旧纽子的工具,已经攒了有几大把。有外衣的大纽子,也有衬衣的小纽子,还有裤子上的。谁的衣服掉纽子了,拉出木梳匣子,找一个补上去就是了。
 
  如今衣服都是买的,收集的旧纽子自然用不上了。那些老物件也大都扔了,但木梳匣子依然还在,那些旧衣纽子还在,那里边装的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一枚小小的纽子,记录的是生活的脚步,展现的是时代的巨变,传承的是勤俭的精神。它在无声的告诉后来人,要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品集王安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