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先秦史·第七章 五帝事迹(2)

《史记》云:“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同,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丸山《集解》引徐广曰:“一作凡。”《汉书·地理志》作凡,在琅邪朱虚县。今山东临朐县。岱宗即泰山。空桐:《集解》引应劭曰:“山名”,韦昭曰:在“陇右。”鸡头:《索隐》曰:“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名。”《正义》引《括地志》曰:“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今甘肃固原县。又曰:“空桐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今甘肃高台县。熊、湘:《集解》引《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今湖南益阳县。《正义》引《括地志》,谓“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今陕西商县。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湘山,在岳州巴陵县南十八里”。今湖南岳阳县。釜山,《括地志》谓在怀戎县北三里。今察哈尔怀来县。泰山本古代登封之处。琅邪自非黄帝所不能至。陇右、巴陵,则相距大远矣。《路史》云:“空同山,在汝之梁县西南四十里。今河南临汝县。有广成泽及庙。近南阳雉衡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故马融《广成赞》云:“南据衡阴。”其说是也。《殷本纪》,殷后有空桐氏。古所谓江,不必指今长江。熊、湘虽不能指为何地,要不能西抵上洛,南至巴陵。釜山之在怀戎,则又因涿鹿在上谷而附会。其所在亦不可考。然三代封略,北不尽恒山,则其地必在恒山之南也。邑涿鹿之阿,则仍蚩尤之旧居耳。此可见黄帝经略所及,不过今河南、山东;其本据,则仍在兖、徐之间也。

《史记》又云:“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故黄帝曰有熊。”《白虎通义·号篇》亦曰:“黄帝号有熊。”《集解》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今河南郑县。案郑为陆终之后,、郐人之所居。陆终之先曰吴回,为高辛氏火正,命之曰祝融。其后裔孙曰鬻熊。鬻熊之后熊丽、熊狂等,咸以熊为氏。鬻熊盖仍祝融异文。单呼则曰熊。黄帝之称有熊,似不应以此附会也。《史记》又云:“黄帝崩,葬桥山。”陕西亦非黄帝所能至。《封禅书》载公孙卿之言曰:“黄帝郊雍上帝,雍,汉县,今陕西凤翔县。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今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汉甘泉官,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所谓寒门者,谷口也。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黄帝采首山铜,今河南襄城县南。铸鼎于荆山下。今河南阌乡县南。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明明极不经之语,偏能引地理以实之,真俗所谓信口开河者也。《遁甲开山图》等,将帝王都邑,任意迁移,皆此等伎俩。《史记》之文,不知果为史公元文与否。然《汉书·地理志》:上郡阳周,今陕西安定县。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王莽自谓黄帝后,使治园位于桥山,谓之桥畤。见《汉书·王莽传》。悠悠之说,遂成故实矣。史事之不实,可胜慨乎?

《易·系辞传》曰:“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疏》言此九事者,皆黄帝制其初,尧、舜成其末,此难遽信。《疏》云:“《帝王世纪》载此九事,皆为黄帝之功。”《书序疏》则云:“垂衣裳而天下治,是黄帝、尧、舜之事。舟楫,服牛,重门,臼杵,弧矢,时无所系,在黄帝、尧、舜时以否皆可通。至于宫室、葬与书契,皆先言上古、古者,乃言后世圣人易之,则别起事之端,不指黄帝、尧、舜。”《书疏》此说,乃为强伸《伪序》文籍起于伏羲时,虽不足论,然就《系辞传》文义论之,自为平允也。然黄帝以降,文物日臻美备,则可知矣。此史事之传者,所以至黄帝而较详也。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