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一定要到位(4)
时间:2023-04-18 作者:刘文清 点击:次
能力虽强,不抢风头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做工作,能力强、业绩好才是硬道理;至于做人,则没必要那么周全,甚至有点不拘小节也无所谓。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做事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有些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或许,我们见过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老总和下属们在一起聚餐,席间有同事称赞老总围棋下得好,大家都纷纷附和起来,老总正谦虚着,冷不防旁边插进来一个声音:“我小学开始学下围棋,现在是业余5段,相当于国家二级运动员。” 顿时,大家都不说话了,而插话的那个同事还不明白为什么热闹的气氛一下尴尬起来,为什么老总的脸色又那么难看。 场景二:老总在会上表扬企划部这次的推销方案做得很好,企划部经理说:“这都是同事们集体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小杜在里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小杜立刻接口:“这个方案的主要部分都是我完成的,为了做好方案我找了很多资料,每天加班到10点……” 小杜没有注意到,随着他的表功,经理的脸色越来越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换成你是那位老总或经理,或许就会明白为什么了:你什么都要显得比我强,那我这个老总的威信在何处?什么功劳都让你抢去了,那要我这个经理干什么,是不是该把我的位置让给你去坐?如果遇到的是个爱计较的上级,自己恐怕从此就要前途无“亮”了。 可能有的人还觉得纳闷:“现在可不是一味谦虚的年代了,做人要懂得自我推销,展示自己的能力有什么不对的?” 适度展示自己的确没什么不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千万不能得意忘形。 在毛泽东有关卫士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作为政治秘书的陈伯达,也一同随行出访。 陈伯达曾经在苏联留过学,又教过书,并有《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着,是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 陈伯达的才华和工作赢得了毛泽东的赞赏,毛泽东让他以学者教授的身份跟随自己访苏。 毫无疑问,在这种政治外交场合上,毛泽东和斯大林这两位国家领导人理所当然是会谈的中心。 一次会谈中,斯大林说自己曾看过陈伯达写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并且称赞说写得很不错。还没等翻译把斯大林的话译出来,懂俄语的陈伯达就露出了笑容,自己的着作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赞赏,这是多大的荣耀啊!于是,他当即用俄语同斯大林聊了起来。 聊到兴起,两人还频频举杯,互致祝词。一时间,忘乎所以的陈伯达取代毛泽东成为会谈的中心,抢尽了风头。 在当时那样的场合下,陈伯达的举止显然很不合时宜。 会谈结束后,毛泽东立刻派人通知还在兴奋不已的陈伯达,下次会谈他不用参加了。 大概是因为挨了批评没面子,陈伯达一声不响地搬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去住了,直到几天后,毛泽东要找他起草文件时才知道此事。毛泽东大为恼怒,立刻叫陈伯达搬回来,并疾言厉色地斥责他无组织无纪律。 虽然毛泽东并没有因为在苏联的事,就将陈伯达从自己身边调走,但不管怎样,都会多多少少影响毛泽东对陈伯达的印象。 在政治外交场合,除了国家领导人或者在场的职务最高的那个人之外,其他人都应该自觉地成为“配角”,绝对不应该让自己成为聚焦点,这是基本的外交礼仪。 而陈伯达的做法显然是越位了,他以随行人员的身份抢了“主角”的风头,挨批评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每个上级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很能干,但没有哪一个上级能够容忍下属的锋芒盖过自己。 同事之间也一样,大家一起做的事情,凭什么你要把功劳全归于自己?换作你,也不愿意只给别人当陪衬。老这么下去,同事们就会想:既然你那么能干,那所有的事情都由你自己去做好了,我们何必去配合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