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最重要,水清必须有鱼(4)
时间:2023-02-25 作者:苏琴 点击:次
原来,使用保险柜的出纳是个“马大哈”。虽然公司对于财务室的保卫有一整套的规章和制度,但是这位出纳却视而不见。在他看来,那保险柜确实不错,然而有一点就是它使用起来过于麻烦,于是便将它长期弃置了。直到不久前,他不小心将旧保险柜钥匙弄丢了,才想起来把这闲置的先进“家伙”从角落里请了出来;但他又怕遭电击,便不接电源;又怕忘记了密码,就按数字的大小顺序编了1—6的号码;再怕丢了钥匙,索性把钥匙扔在办公室的抽屉里。结果作案时,窃贼从他的抽屉里取出保险柜钥匙和使用说明书,随便研究了一下,便轻易地打开了保险柜,抱走了柜中的20万元现金。 失窃后,公司第一时间就报了案。经过公安部门的火速行动,五天之后便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然而该公司在短时间之内却没法筹集到购料所需资金,只能眼看着公司被迫停产,最后因不能按时交付订单的定货而错失了商机,一个巨大的客户被附近的同行夺去了。 对企业来讲,一套好的制度,不仅要规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要规定不这样做该怎么办。如果没有画出“红线”、标出“禁区”,执行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弹性过大,制度就会成为没有通电的“高压线”,成为形同虚设的“稻草人”。一份制度的落空,往往产生一种“破窗效应”,不仅影响到其他制度的执行,而且会导致走过场、做样子、图形式蔓延成风,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正常秩序的构建和工作常态的运行。 在制度的执行上面,格力集团在董明珠的亲自监督下一直做得很到位,这也使格力集团在与其他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变得更有斗志。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漠视了制度的威严,选择左右逢源的行事风格,或许我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做老好人可能会赢得个别人的好感,但绝对得不到尊重。更可怕的是,制度若得不到执行,公正得不到彰显,将会有更多的人凌驾于制度之上,造成法不责众的思潮,这对企业来说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4.管理不狠,团队不稳 2013年,因为和雷军的赌约,董明珠没少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在同一年,董明珠在一档视频真人秀的演讲节目中,她一再强调,要对自己狠一点。 董明珠在节目中说:“管理不狠,团队不稳。”董明珠不仅对自己“狠”,对自己员工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面对发展初期缺乏管理制度的格力,董明珠就任部长之初就决定狠下功夫完善制度,让散沙一样的员工具有凝聚力。于是,她从最小的个人行为层面开始约束员工,比如规定上班不许吃东西,不许窃窃私语等,并把意见箱挂满格力厂区,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渐渐形成了一股“狠”的企业风气。 但更多时候,董明珠和格力人把“狠”用在了推动企业发展上。众所周知,格力始终将“技术创新”摆在谋发展的首位,不管面临多么严峻的技术难关,格力都选择迎头直面。在格力,可以看到研究大楼戒备森严,在这里,实验员轮流上阵,工作实行三班倒,即使在深夜,研发工作也从未停止。而格力的生产车间里,高达5∶1的质检人员比例,更是确保了每一产品质量的严格过关。 如此狠的自虐行为,被董明珠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挑战:“我们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一个‘狠’字,我们为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团队,这是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从而实现企业价值以及个人的人生价值。”这也就不难解释,专业化生产空调产品的格力如何能在短短20多年间快速成长为年销售过千亿的家电行业巨头。 曾有业内观察家表示,再没有哪家企业能像格力这样,敢于不断向自己发出挑战,一次次实现看似不可能的成就,而格力神话的造就,与董明珠和格力的“狠”密不可分。 也有不少人说董明珠是个“六亲不认”“没有人情味”的领导,事实上董明珠所坚持的“狠”绝不是单纯的狠心,而是要做到坚持原则。董明珠说:“我觉得做人,一定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要对别人负责任,你是这个企业的员工,你就要对这个企业负责。”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在董明珠亲自颁布的“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