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第2课 “尚可”是一种糟糕的状态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全文在线阅读)  >   第2课 “尚可”是一种糟糕的状态

    “差不多”是恶果的温床

    总结没写好,“就这样吧,差不多就行了”;工作报表做得不整洁,“差不多就行了”……我们似乎有着难以割舍的“差不多”情结,才使得数不清的“差不多”充斥着我们的工作。

    【职场秀】

    几十年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写了一篇《差不多先生传》,里边有几个片段很值得我们回味:

    差不多先生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干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差不多先生就这样了结了自己的一生,难免有些凄凉。其实,现实中,诸多的“差不多”所造成的结果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建设用料“差不多”,导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桥梁倒塌、未竣工的大厦倒塌,留下了一片片残破的瓦砾与噩梦一般的回忆;医生用药“差不多”,导致病人留下了难以抹平的痛苦,同时也抹杀了医生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工作中,差不多的状态让我们没有完美的复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主动力法则】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因此,在工作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呢?

    1.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在企业中,做事情一定要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

    3.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只要有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的决心就一定能做到。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

    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促成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决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职场秀】

    一位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参加工作前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加入寿险公司后,他很努力,规定自己每个月访问100位客人。他总有一些机会接触到大人物——大多是公司总经理级人物,于是他想方设法抓住这家大客户。

    虽然他每次在拜访这些大人物前,多少有些紧张,然而当他和这些大人物会面时,紧张感就立刻消失,而且尽量投其所好,寻找对方有兴趣的话题。每次拜访这些大人物之后,业绩总是远比拜访那些小客户要好得多。

    一个穷酸小子就这样成了职场成功人士,他也成功地赢得了老板的青睐。于是,他开始不那么拼命了,尽管他完全有能力去说服更多的大客户购买他的保险,但由于他不常去拜访客户,所以一年内,他只谈成了两三笔大生意。然而,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后,他的名字从公司光荣榜移到了即将被裁的名单中。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