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党人”勇斗宦官守气节(3)
时间:2022-10-27 作者:李维文 点击:次
在当时,诏令的传达要经过名义上的最高官员——“三公”的批准,作为“三公”之一的陈蕃一看这条命令,悲愤地说:“皇上要抓的人,都是名扬海内、忠公体国的人士,即使犯了罪,也应该从轻发落,更何况他们压根就没有什么罪!凭什么逮捕他们?这么做还有王法吗?除非皇上不让我当这个太尉,否则我坚决不签署这道命令!”汉桓帝一听,直接派人将李膺抓进了宦官们掌管的黄门北寺狱当中,并且派人到全国范围内进行抓捕,重金悬赏其中的逃匿者,先后有两百多人被捕。有个叫做陈寔的官员本来并没有被捕,但他却说:“本官一贯反对那帮子宦官。要是我不被逮捕,他们是不会安心的。”说完他就慷慨赴狱去了。而范滂被抓进牢房后,狱卒告诉他说:“凡是罪犯,都要祭拜皋陶。”范滂轻蔑地说:“皋陶乃是帝舜的司法官,公正廉明,所以才被后世敬仰。我们就是不拜他,他也知道我们的拳拳为国之心,肯定也会保佑我们,祭拜又有什么用?”同行的狱友们都被范滂的话所感染,纷纷拒绝下拜。 监狱外面,陈蕃仍然没有放弃拯救“党人”的努力,他一再地向汉桓帝上书,说以利害。可是汉桓帝早就被这帮宦官们洗了脑,根本听不进去,反而嫌陈蕃啰嗦,就以他推荐了许多“党人”、用人失察为借口,将其罢免。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其他人拯救的浪潮。度辽将军皇甫规就上书说:“罪臣曾经推荐过亲近党人的张奂,这表明我阿附党人。而当年罪臣被罚作苦力的时候,太学生张风等人曾经上书救我,这是党人阿附于我的表现。所以罪臣也是党人,请陛下赶快逮捕罪臣,以谢天下。”汉桓帝置之不理。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初,名士贾彪赶到洛阳,游说外戚窦武等人设法拯救“党人”。窦武直接上书对汉桓帝说:“陛下所为,上不合天道,下不合民心。如果陛下非要一意孤行,臣就辞官还乡了。”并上交了自己的官印。 在众人的一再劝说下,汉桓帝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他派宦官王甫去监狱里审讯范滂等人。当时范滂的头、手和脚都戴上了重重的枷锁,暴晒在太阳底下。王甫问他说:“你们这些党人串通一气,妄议朝政,到底想要干什么?”范滂笑着说“孔子说过,见到善良的人就要唯恐不及,见到邪恶的人就要敬而远之。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正直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铲除奸邪。我知道古代行善,能够给自己祈福。没想到如今行善,居然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你要杀就杀吧,只求把我的尸首埋在首阳山旁。这样我上对得起苍天,下也对得起宁死不吃周粟而饿死在这里的伯夷和叔齐。”范滂在死亡面前的从容气度,令作为其敌人的王甫也甚为感动,他赶快下令解除范滂身上的枷锁。而李膺这一时期又揭发了许多宦官子弟的暴行宦官们担心时间一长不好收场,于是连忙以天象有变为借口,建议汉桓帝大赦天下。于是范滂等人得以被释放,但是被遣返乡里,终身不得做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不久,汉桓帝去世,汉灵帝(公元168—188年在位)即位。窦武的女儿成为皇太后,他以大将军的身份主持朝政。他一贯同情“党人”,掌权不久,他就与当上太傅的陈蕃一起,重新启用李膺、杜密等“党人”,希望能够改良朝政。但是这个时候,曹节、王甫等宦官勾结在一起,利用窦太后的信任,控制了朝政,宦官政权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在再三劝说女儿无效的情况下,窦武与李膺等人准备发兵诛杀宦官。然而他们的密谋不幸泄露,曹节、王甫等人先下手为强,对窦武等人发动进攻,窦武战败自杀,陈蕃被杀。 本来就对“党人”怀恨在心的宦官集团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反攻倒算的机会,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宦官侯览派人诬告“党人”张俭谋反,曹节趁机对汉灵帝说:“朝廷对这些党人宽宏大量,他们居然忘恩负义,与窦武狼狈为奸,现在又图谋不轨,如果不加以惩治,国将不国啊!”汉灵帝也是个有名的昏君,就放手让宦官们去捕杀“党人”。李膺作为“党人”中领袖级人物,自然首当其冲。有人劝他赶快逃走,他说:“遇到大事不躲避,有了罪过不逃刑,这是作为臣子的气节。我已经活了六十岁,生死有命,何必苟且偷生!”于是慷慨赴狱,最终被拷打致死。 而逮捕范滂的官员来到他的家乡后,实在不忍心逮捕他,就在县衙里放声痛哭,搞得全县轰动。范滂听说后,就来到县衙自首。县令激动地说:“我不能让老百姓指责我连你这样一位志士都保护不了。这官我不做了,咱们一起逃走吧!”范滂摇摇头说:“何必为了我牵连你呢?再说我也不能让我的老母跟我一起亡命天涯啊!”然后范滂对母亲跪下说:“孩儿不孝不能再侍奉老母,只能让弟弟为您养老送终了。”范滂的母亲深明大义,她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这是为国尽忠,娘怎么能怪罪你呢?你能够与闻名天下的李膺、杜密齐名,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了。”众人无不感动得潸然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