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超级VC,赌的是智慧(5)
时间:2022-10-24 作者:武敬敏 点击:次
当时IDG负责亚洲事务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驻中国香港的总经理,主要负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有一个是美国人,住在中国台湾,是亚洲地区的总负责人。麦戈文在考察完后,让熊晓鸽和这两个负责人各写一个方案交给他。 1992年12月中旬,没几天就要过圣诞节了。熊晓鸽又一次咬紧牙关,开始努力。他准备了很多材料,也为此放弃了圣诞休息和新年休假。熊晓鸽一直记得1993年的元旦,他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度过的。那天他在办公室里写着报告,而楼下是欢度新年的热闹人群。熊晓鸽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这么努力,一定能够写好!” 1993年1月3日,熊晓鸽将一份新颖独特的企划案放到了麦戈文的办公桌上。随后,他跑去纽约好好地放松了一下。到1月6日,熊晓鸽再次见到麦戈文时,后者告诉他:“你的方案很好,我们就照你的办。”熊晓鸽很高兴,不过他还想看看另外两个负责人的方案,好学习一下。结果,麦戈文哈哈大笑,他告诉熊晓鸽,那两个人正忙着度假,企划案都还没交过来。 熊晓鸽的勤奋与刻苦,让他深得麦戈文的信任,也让他走到了亚太总裁的位置。这给公众的一个错觉,很多人认为熊晓鸽就是一个勤奋的人,只知道靠努力行事的人。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不仅仅勤奋,还是很会找方法进行巧干的人。在做新的企划案的时候,他先找到了很多材料,对找到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类处理,然后挑选出最有创意和实用的地方标上记号,以备后用。这免去了重复工作的时间,挤出更多的时间在企划书的创意构架上。唐骏与李开复也都曾有意义深远的企划案作品,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人的内功和潜能,就是凭创意、技巧显示出来的。 在我们开展工作前,首先应考虑如何用最简单、省力的方法去获得最佳的成效。对一个人来说,要的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获得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和他善于寻找方法巧干息息相关。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东西,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取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且无信用可言。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十分稳妥。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笔款,再买了一艘船。这种情形继续了几年,每当一笔贷款付清后,他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而是进了自己的腰包。 当洛维格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时期以后,他嫌这样贷款赚钱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又构思出了更加绝妙的借贷方式。 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还处在图纸阶段时,他就找好一位雇主,与他签约,答应在船完工后把船租给他。然后洛维格再拿着船租契约,到银行去贷款造船。 当他的这种贷款渠道畅通后,他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就这样,洛维格靠着银行的贷款,爬上了事业的巅峰。 使用好的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美国人尤其擅长于此。如果你能在外企中“露一手”,想不给上司留下印象都难。 附录:如何成为投资人的潜力股 第一步,熊氏“看人”:CEO要像宋江。 在熊晓鸽的投资理念里,风险投资始终是一个“看人”的工作。要想找到未来的成功者,就需要了解怎样的创业者才能成功。《水浒传》里的宋江,正是熊晓鸽理想中的CEO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