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造势攻心为上计

瞬间抓住人心的66个关键(在线阅读)  > 关键二十二:造势攻心为上计

  
  在商业竞争中,公关攻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策略,而在公关攻心中又必须有公关“造势”。“造势”,在近年来已经变成我们社会中一个相当流行的字眼。所谓“造势”,在公共关系领域中,就是举办活动或制造事件,再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导,引起社会大众或特定对象的注意和响应,来造成“利己”的声势,以达到“广”而“告”之,“销”而“售”的效果。
  
  例如一九八七年,日本三菱电机及百事可乐共同携手造了两次成功之势,先后邀请玛丹娜和麦可?杰克逊到东京、大阪举行“热门音乐会”,结果借他人之“势力”点燃了日本年轻人的热情,两家的企业形象大大提升,营业额也大幅上涨,可谓名利双收的公关造势。
  
  以明星来做公关“造势”是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方式,但也有通过质量来“造势”的。
  
  一九九五年,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各国送展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可是中国送展的茅台酒,却被挤在一个角落,久久无人问津。当时派到博览会去的一个中国工作人员心里很不服气。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提着一瓶茅台酒,走到展览大厅最热闹的地方,故作不慎把酒摔在地上。酒瓶落地,浓香四溢,招来不少看客。人们被这茅台酒的奇香给吸引住了……从此,那些只饮什么“香槟”、“白兰地”的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茅台酒的魅力。这一摔,茅台酒出了名,被评为世界名酒之一,还得了奖。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在公关“造势”中必须有质量做后盾。
  
  也有的为了形成公关“造势”采用了先树立公司形象的方法。
  
  艾科卡是美国企业界有名的谈判家。而克赖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汽车行业的“三驾马车”之一,拥有近七十亿美元的资产,是美国的第十大制造企业。但自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该公司却屡遭厄运,在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八年的九年内,竟有四年亏损,其中一九七八年亏损额达二?○四亿美元。此时,艾科卡临危受命,出任克赖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为了维持公司最低限度的生产活动,艾科卡请求政府给予紧急经济援助,提供贷款担保。
  
  但这一请求引起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社会舆论几乎众口一辞:克赖斯勒赶快倒闭吧!按照企业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决不应该给予经济援助。最使艾科卡感到头痛的是国会为此而举行的听证会,犹如接受审判一样让人感到难受。
  
  委员会成员坐在半圆形高出地面八英尺的会议桌旁俯视证人,而证人必须仰首看询问者。参议员、银行业务委员会主席威廉?普洛斯质问道:“如果保证贷款提案获得通过的话,那么政府对克赖斯勒将介入更深,这对你长久以来鼓吹得十分动人的主张(自由企业的竞争)来说,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说得一点没错”,艾科卡回答道:“我这一辈子一直都是自由企业的拥护者,我是极不情愿到这里来的。但我们目前的处境进退维谷,除非我们能取得联邦政府的某种保证贷款,否则,我根本没办法拯救克赖斯勒。”艾科卡意味深长地说:“我这不是在说谎,其实在坐的参议员们都比我清楚,克赖斯勒的贷款请求并非首开先例。事实上,你们的账册上目前已有四○九○亿美元保证金贷款,因此务必请你们通融一下,不要到此为止,请你们也全力为克赖斯勒争取四千一百万美元的贷款,因为克赖斯勒乃是美国的第十大公司,它关系到六十万人的工作机会。”
  
  随后,艾科卡又指出,目前美国的汽车市场正被日本乘虚而人,如果克赖斯勒倒闭了,它的几十万员工就会成为日本的雇工,根据财政部的调查材料,如果克赖斯勒倒闭的话,国家在第一年里就得为所有失业人员花费二十七亿美元的保险金和福利金。所以他向国会议员们说:“各位眼前有个选择,你们愿意现在就付出二十七亿呢?还是将它一部分做保证贷款,日后并可全数收回?”
  
  艾科卡的这一番话,可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国会议员们无言以对最终一致同意,给予克赖斯勒公司经济援助。
  
  在公关攻心中还有一条不可不用,那便是施加舆论压力,使对方“人云亦云”。
  
  要说服像“白纸”一样毫无主见的人,可以事先说:“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推销员最习惯对人说的就是“大家都买了这个东西”,或“隔壁和对面的太太都各买一打”,这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同调行动”心理。事实上,“大家”是否真的都买了,用眼睛是无法确定的,但是只要讲“大家”就可以打动人们脆弱的心,促使他们采取“同调行动”。用这句话,往往能骗取像白纸般毫无主见的人。这种“同调行动”心理不仅在集聚人群时起作用,有时在一个集体意见一致时,它也会对个别起作用。从许许多多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确定,要让那些没有主见,如同一张白纸的对手赞成自己的意见,就可以利用这种“同调行动”心理来作为战术。有许多公司,将这种技巧运用在各种销售战略上。
  
  一家卖冰淇淋的连锁店,在分店开张时,雇用一大群工读生,让他们围在店门前吸引顾客。此战略果然奏效,引来了一大批顾客。而新力电气公司在向年轻人推销随身听时,就先让工读生随时随地携带着随身听,并表现出一副自得其乐,很陶醉的样子。在这故意制造出的景象下,其结果必然是随身听大流行,他们利用这种心理战术而促销的方式非常成功。
  
  施加舆论压力,使对方“人云亦云”这样制造舆论压力的同时,必要时还得虚张声势。一些新产品问世之初,往往不为人们所识,商店也不愿意经销这些产品,因为商店对新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没有把握,对它的质量也缺乏信任。于是“发明”了虚张声势的招术。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