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旅途风景 >

同游云居寺

同游云居寺
                                       之一  路上
 
甲午初春,瑞雪追风,乘春节假期之闲,多日家中独自品茗,突发奇想,久未到古庙清幽之地,顿生古刹一游之意。
 
晨起,驱车30余公里,乡村的雪依旧洁白,与城市截然不同,进入山中更是感觉到世外桃源一般,两条浅浅的车辙,说明没有更多的人到这里,村落里冒出的炊烟很少,更显山中静谧。
 
将车停在桥头,才知道自己来的太早了,山门前的摊贩还未出现。
白雪覆盖的云居寺,远远望去,稍显笨拙,一个个屋顶,斗拱飞檐不再棱角分明,像画中一样,整个寺院更有沉稳,从容之感。
 
突然想到蒋叔南的那篇游记,想想我们同是从京城出发,现在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而百年前,蒋公需乘火车道琉璃河,三小时,再雇佣两匹骡马花费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这里,今人真是幸福。
 
蒋公叔南(1884-1934)名希召,号亦谵荡人,又号雁荡山人,生于雁荡山东外谷一书香世家,父燧堂,清末明经,以学行著乡里。蒋叔南自幼承庭训,聪颖嗜学,后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与蒋介石、张群等人为同期同学,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历任沪军二师副团长、北京总统府军事咨议、《时事新报》经理。
 
“庚申春仲,余来京华漫游,晤同宗竹庄于教育部。竹庄盛言京西房山之胜,心焉慕之。清明既过,天气晴暖。清明既过,天气晴暖。十八日上午九时于正阳门京汉站登车,孑身独行,所携行李亦甚单简。九时二十分开车,十二时正抵琉璃河车站下车。站骡夫麕集问余何往。余语以房山。羣答曰:房山县离此二十余里,需骡,价三吊。余语以平顶山,且告以山上有庙有洞者。索价洋六角,以一元二角雇二骡,一置铺盖,一骑人。”
 
1921年的春天,杏花含苞带笑的时候,一位37岁的处级干部,也许已经离职的报社经理来京游玩,朋友荐曰可游云居寺。大概花了一两百的车费,也许三五十块,又花了120元雇了两匹骡马,到云居寺探究千年石经之谜,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享受几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素斋素食,吾艳羡不已!
“站骡夫麕集问余何往。”
此场景何其熟悉,北京站,南站,北站,东站,西站,小区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操同样生计的似乎和百年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骡马变成了污染更多的汽车而已。粗略计算一下,驾驭骡马者每月二三千元的收入和今天也出奇的相似。
“居民数十聚集道旁,聆其所语,知有三西人来游房山,适与余先后经此。村中妇女,多手携鸡蛋及生鸡,欲得善价以售于过客也。”
西人即外国人,看来看稀奇热闹吾国人真有此传统,并非虚言;然妇女携特产以售,着实令人吃惊,看来百年前我国已进步到一定程度,并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呀,百年前的山里人不仅见到了外国人,同时为生计,不仅已经知道经商,而且懂得可以“善价以售”,有此可以知道“故人倶鸡黍”只是招待亲戚朋友,别人就要付银子才行啊。
过去的书中经常有,路过村寨,村夫村妇热情招待,临走可以给点散碎银两,也可直接走人,这是民风存朴之表现,看来有断章取义之嫌。
如此,谈钱,非今人专利,非自今人以始,仅就此三二事而言之,何来世风日下,秩序不伦。
如此,假日携家游于山野之间,想廉取有机食物及特产,非今日不能,百年前亦不可也。
 
看来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太好,也不太坏,生存的压力千百年都有。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
 


    作品集云轩居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