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三河(散文)
2023-07-18 本站原创 作者:笑君 点击:次
早春二月,春雨淅沥。雨中,我又一次来到三河。
雨中的三河,天低了,小楼也还是那么高。镇外的路,宽了,直了,即便有些朦胧的雾弥漫着,依然古朴、清新。
古镇的西街,一座八角亭似的碑楼,耸立在街头,飞檐翘角下,四个醒目的金字:三河古镇。瞬间,将岁月推回到了千百年之前。
一湾水域。确切地说,小南河横卧在脚边。雨下着,雨点洒在雨衣上,有沙沙的响声。雨滴落入水中,有泣泣的感观。而河边的绿柳红花,在轻轻地摇曳,在轻轻地吟诵,舞动着新春的万种风情。
跨过归仙桥,向古街走去。青石板的路面,有些斑驳,古往的痕迹也清晰可辨,却整整齐齐,无一处损坏。两厢的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灰色的小砖墙,古朴的木门,高高翘起的马头檐,述说着古今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雨沿着黑色的屋瓦,滴落在青石地面上。在屋檐下行走,却没有人在意雨水,看东看西,瞧里瞧外,一心一意地寻找着曾经的故事。
古街道,所有的门店,都在做生意,卖东西。要么是吃的,比如:糕点、米饺子、米粉条、米酒,等等。要么就是穿的、用的、玩的。可以说,什么都有。
穿过一条“三人巷”,走进小南河主河道的边上。小南河,是三条河流之一,且穿镇而过。也因为小南河,三河人家的故事更加明媚动人,三河的往昔多了一些令人回味的意蕴。
三河人,无一不知道“十大舍不得”的顺口溜,非常的精彩。说: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三舍不得,中和祥焦切玉带;四舍不得,凌宝泰雨前茶,水倒茶开;五舍不得,吴恒隆虾米干子,香到门外;六舍不得,石头大桥大鲫鱼,摇尾鼓鳃;七舍不得,小月埂上拉拉拽拽;八舍不得,天然楼油炸烧卖;九舍不得,吴宏兴大瓜子,一磕两开;十舍不得,新华春烧菜,一喊就来。
这,不仅仅是顺口溜,是故事,是记忆,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肯定与怀念。
一座望月桥,一座望月阁,几乎相连在一起。站在桥上望阁,阁高七层,飞檐翘角,花隔窗户,铜铃声脆,是古镇的地标。站在阁上望桥,一弯如钩,跨水达岸,美轮美奂。阁与桥,都是水乡的一角,都在一轮明月之下。“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的意境,在这里有了明显的体现。尤其是在雨中,雨点敲打着阁楼与桥栏,风拂着柳枝与水面,小红船从桥下穿梭而去,一幅绝妙的水乡画卷。
距离望月桥不足百米处,便是三县桥。这座桥坐落的位置,正好是三县交汇之处,“一桥架两岸,鸡鸣闻三县”,北为肥西,西为舒城,南为庐江。站在三县桥上,可看三县柳绿,可晓三县稼穑。
三县桥,又是一座三孔如品字形的拱桥。桥的建造极为独特,主材是清一色的大青石,用糯米汁、明矾、鸡蛋清等搅拌在一起,灌入石缝中,将一块块石头黏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桥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完好无损。虽多次小修小补,主体还是原来的材料与结构,可行人,可过车,真的是一座奇桥呢。
再往东不远,便是鹊渚桥。此桥不特殊,平坦的桥面,桥上一道长廊。也因此,这座桥又称为鹊渚廊桥。特殊的,是这座桥的名字。
千万年前,三河古镇,是巢湖水域的一部分。忽然,冒出一片如同湿地一样的突出体。这个地方,除了生长一些草儿花儿,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倒好了,给飞来飞去的鸟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栖息、玩耍、嬉戏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一个既形象又具体的名字——鹊渚。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湖外河道的淤积,湖内浪花的冲撞,使得鹊渚的面积越来越大,越淤越高。尤其是杭埠河、丰乐河、小南河这三条自不同方向而来的河流,居然在这里交汇合流后,直奔巢湖而去。因此,鹊渚又被三汊河之名替代了。
又是多少年过去了,人们把三汊河的“汊”字抹掉,直接称呼为三河,干脆、利落,没有了拖泥带水尴尬,既明白又晓畅。而且,被世世代代的三河人记住了,也被五洲四海的人记住了。
鹊渚,是起源,是古老与文明,怎么能弃之不顾呢?这座桥以鹊渚命名,就是要让三河的子孙后代们知道自己的来历。
雨下得有点大了,雨衣也难以保全身上的衣服不湿。一行中,我和其他几个人,暂时停下了,在鹊渚廓桥上坐了下来。面对着满目的雨丝,既可以欣赏,也可以休息。透过雨丝,向东眺望,朦朦胧胧地看到了古城墙。
三河的古城墙,只剩下一小段,还不完整。但是,城头上的射击孔、弹眼、防御碟垛、一尊早已锈蚀了的大炮,叫人难以忘怀那风火连天的日日夜夜。
三河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最著名的战役,当属太平天国的陈玉成、李秀成两位年轻的将领,与湘军李续宾部的一场对决。李续宾率5000余人,扼守三河,拱卫庐州(合肥)。陈玉成、李秀成,以势在必夺之志,围攻三河。经过一个多月,采取分割包抄,围点打援等多种战术,消灭了李续宾的全部人马,取得了完胜,史称三河大捷。
这场战争,意义重大。虽说太平军胜了,只是局部的小胜而已。大清朝则因为太平军十几年的割据,导致最终的覆灭。这是历史,更是时代演变的潮流,不可逆转。
硝烟早已散去,却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故事,也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比如:城楼、大炮,还有陈玉成的英王府。这些,既是古迹,也是文化,更是三河历史进程的活化石。
雨小了些,打着伞,穿着雨衣,可以穿街过巷了。我们向南,转进南街。因为,南街才是三河古镇的核心区域。这条街上,人口多,商户多,经营的商品更是不计其数。
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旧居,就坐落在这里。杨先生本是合肥人,祖屋就在长江路上的四古巷里。而他的外婆家,则是地道的三河人。杨先生少年时代,曾在三河居住过很长的一段日子,旧居一直保留着。
巧了,杨先生旧居的屋子,与邻居家的屋子没有搭山,屋子与屋子之间,留了一个仅一人能穿过的巷子,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人巷”的一个景点。凡是到此游览的人,都想走进一人巷,尝试一下一人穿过一人巷子的感觉。
当年,杨先生每天都要去学堂读书,就是从一人巷里,走过去,又走回来。他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脚步,他的身影,成了今天的人们,向往、品味的一个载体。
杨先生走一人巷的时候,一定也会遇到雨天。我几次站在一人巷里,以及一人巷的巷口处,往上看。因为,墙太高,巷子太窄,天几乎是看不见的,风也很难吹进来。今天,我再次走进一人巷,看天,看巷,看两边的墙。发现墙的上半部是湿的,下半截则是干的,地面上也是干的。我可以肯定地说,一人巷还是个避风港呢,只要雨下得不是太大,是淋不着雨的。
杨先生走出了三河的一人巷,又从合肥的四古巷里走向中国,迈向世界,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者之一。
三河的古迹、名人、小吃、小戏、歌舞等等,不胜枚举。
在雨中,在三河。谈古论今,徜徉过往,漫步人生,实在是惬意得很呢!
2023年3月26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