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意过今春(3)
时间:2013-11-23 作者:刘墉 点击:次
奇行异想的人留出发表的空间该有多好? 当有一天,我们能看到一大群原本喧哗的人,只因为发现旁边有一个沉思者,便立刻降 低声音,该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晨起,没有雾,昨晚深不可测的山谷,像是晨妆时,少妇把所有的头发,都拢向脑后, 露出的宽宽的额头。 出奇地宁静,连小草都不见丝微的颤动,使得眼前那几公里之遥,直立两千多公尺的山 峦,所夹成的宽谷,愈显得空荡,而明晰了。 我可以看见对面山脚的人家和婉蜒的小径、最高峰处黄褐色崩裂的山石节理、左侧公路 边高大的松树,和前面坡地上的菜园……。突然从山谷中传来咚咚的鼓声,循着望去,原来 是一所小学,正在举行朝会。 孩子们似乎出奇地少,却都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照程序举行升旗的仪式。或许因为山谷 是太宁静了,虽然有数百公尺之遥,却几乎能听清楚他们讲的每一句话,还有嘹亮的歌声, 是多么地亲切,仿佛贴着我的心,激动着我的每一个细胞,带我倏地飞回了自己的童年。 童年的学校是多么美,我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的小学可比他的美太多了,因为那时虽 然也在台北,学校旁却有着大片的稻田和草地。榴公圳还没有盖成公路,圳边甚至有些妇人 在洗衣裳;孩子放学之后,常站在圳边打水漂。岂像是现在的小学,老师要跟外面的车于比 嗓门,孩子要小心躲躲闪闪地,穿过马路上的危险区和污染的烟尘。 我原想,这样的生活,是再也不可能见到了。岂知道,在这里竟然能重温儿时的旧梦。 “客人早!” 当教室里的孩子,看见在门口张望的我时,齐声地喊着。 居然并不是出于老师的指示,因为只见几个孩子,正分组做劳作。孩子们都有着健康红 润的脸颊、笑嘻嘻,又有些害羞地看着我。 那是一栋两层的楼房,面对着宽阔而陈设各种运动器材的操场,其中有一个玩具是金属 和压克力设备做成的飞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相信即使美国的孩子见到,都会羡慕不已。 在国外从事教育近10年,我愈来愈感觉祖国对教育所下的苦心。 我沿着走廊前进,发现每一间教室里的孩子都不多,看来是一所袖珍的小学。 “想当年可是并不小,足有几百人呢!他们多半是荣民或由滇缅边区撤回义胞的孩子, 但是现在老一辈快退休了,新一代又都往城里跑,所以只剩下六十多个小孩子。”花白了头 发的主任说:“学生尽管少,老师们都还是很认真的,有些是师专毕业之后,志愿到山里 来。” 临走时,主任希望我为清境国小画一幅画:“留在学校做个纪念,也让孩子们欣赏!” 回到宾馆,我立刻拿出纸笔,走向山边,作了一张水墨的写生。画上有山峦、有密林, 还有那半山腰,挂着国旗的清境国小。 而那群孩子的天真可爱的笑脸,则成为我常存记忆中的,另一个画面。 芦山不是庐山,但在我的记忆中,它美如庐山。 我曾经在那里度过蜜月,也曾带着一家人,再去多次叩访。记得初去的那年也是这个季 节,过了长长细细的吊桥,一栋日式建筑前大片的樱花林正是初绽。我曾经坐在那栋日式旅 舍临窗的廊上用餐,饮洛神茶,喝水蜜桃酒;也曾经一边洗温泉,一面静听涧中的溪水,并 在夏夜用卫生纸卷成长长的纸捻,塞在窗缝,以阻挡山里成群飞来的小虫。面灯一熄,所有 屋里的小虫,居然都掉到床上。 但是而今回想,即使那些小虫,也是美的。 再访芦山,在这10多年的漂泊与天涯羁旅之后,我怎能压得住那份兴奋之情。车子停 在一处热闹的市街边,我下去问路: “请问芦山还要进去多远?” “进不去了!这里就是芦山。” “我是说有一条小吊桥的芦山。” “就在前面,那街角右转!” 我将信将疑地走过去,像是步人菜场,地下湿湿地淌着水,却正看到一座小小的吊桥, 在两边的商店建筑间出现。 走过吊桥,只见溪谷边一大片五颜六色的小房子。日式的旅舍已经残破,门前两株老柏 树斜斜地躺着,樱花树干上钉着路灯,一个颓垣上晾着几床棉被。 再过去则有着两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一栋楼房的前面,放着“卡拉ok、法式装潢、 镭射音响”的彩色广告牌。 我没有多留,只是在回程行过吊桥时,对那溪水投以最后的一瞥,看见的是几块破夹 板、塑胶瓦片和空罐。 对于芦山,这个拥有我许多美丽回忆的地方,我不愿意多说。但是深深感觉,我们的社 会,已经过度的商业化。商业带来的不仅是现实的功利,更造成了一群以“得”为首要的民 众。 ,“得”,并没有不对,但是人们要有得、有舍,才能再得。譬如到这山水之间,就不 能以“得”为目的,只想到在这里可以洗最养生的温泉,买到最廉价的山产,且兼能享受城 市的声光娱乐。 到山林中来,我们正该“舍”,捐弃机巧、开拓胸次、舒畅情怀。我们是来荡涤尘俗, 洗出自己的本真,而不是填塞已经过于窒碍的心灵, 如果能,我宁愿将这次的芦山行,从记忆中抹去,有一本书的名字是“把爱还诸天 地”,而我要喊: “把山水还给我的记忆!” 虽然没有预订,却住进日月潭边最好的地方。除了卧室,还有宽大的书房和起居室,彩 绘的宫灯、华丽的藻井,推开雕花的窗棂,再隔一重黄瓦红柱的长廊,是一个伸展出去的大 阳台。 我在想,是不是某些幸运者,较容易享有宁静与美好,也较能够忘记城市的暄嚣? 就如同此刻凭栏,眼前180度的视野内,几乎没有任何建筑,只见临湖的树林、高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