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名著 >

先秦史·第十五章 宗教学术(11)

情感之泉,流为美术。美术可分动静二端:动者音乐,静者绘画、雕刻等也。乐之原,盖当溯诸伊耆氏之蒉桴土鼓,见第六章第二节。其后有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礼记·明堂位》。舜之五弦琴,《乐记》。而乐器乃渐备焉。《汉书·律历志》曰:“声者,宫、商、角、徵、羽也。八音:土曰埙,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木曰祝。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周官》大师作六同。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大簇,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旅阳以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仲吕。”此古乐律之大略也。又谓黄钟之律,乃黄帝使泠伦所作,则近于附会矣。乐之始,盖惟按拍之器,为不可缺,余则或有或无,后世野蛮之人,莫不如是。吾国之乐,亦当随世而备,谓有一人焉创意制作者,必妄也。古代乐名,见于《礼记·乐记》《周官·大司乐》《吕览·古乐》诸篇,其事当不尽诬。《周官》鞮氏,又有四夷乐名,则古乐之渊源颇广,故亦颇称美备。观《乐记》等言乐理之精,及其感化之力之大,而可知也。古乐至汉世犹有存者,《汉书·礼乐志》,言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记其铿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又云:文始舞本舜招舞,五行舞本周舞。以人心好尚之变,终至沦亡,而仅传其歌辞于后,是为诗。

诗者,歌辞之与乐分离者也,是曰谣。《说文》:徒歌曰谣。大抵歌之始,所美者仅在音节,故可传诸不同语言之族。至其辞,则多复重浅薄,如《芣苢》之诗即是也。其后美感日益发皇,技亦日进,则并其辞亦皆有深意存乎其间,遂可不歌而诵矣。左氏襄公十四年:“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大师辞,师曹请为之。初,公有嬖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故师曹欲歌之以怒孙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诵之。”《注》云:“恐孙子不解故。”可见古人听歌,亦不能解其辞句,与今人同也。372古之诗,大抵四言。《诗序疏》云:“自二言至九言。”此乃就意义论,非言歌诵之节。又有三七言者。如《荀子·成相篇》。楚辞又别成一体。至于赋,则文之主于敷张者耳。虽曰有韵,然古之文亦多有韵也。《诗》分风雅颂三体。已见第二章。赋之意,亦大抵主于讽谏,如《荀子》之《赋篇》是也。

文之初,大抵句简短而整齐,亦多有韵,阮元所谓寡其辞,协其音,《研经室集·文方说》。以便讽诵,助记忆。与口语相合之散文,实至东周以后而始盛。今之先秦诸子中,尚有两种体制相杂也。寡辞协音之文,大抵先世之遗,而东周人录传之者。

绘画之始,本状物形,其后意存简略,又或迁就器形,则渐变而成几何画。吾国古代,亦两者兼有。状物者或以绘故事,如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是也。《楚辞·天问》。几何画多施于器物,如古器之雷文,及两己相背等形是。雕刻除器物外,亦有施之宫室者。可参看第十三章第三节。南方除雕刻外,又有铸金之技。《吴越春秋》言勾践铸金象范蠡之形是。《勾践伐吴外传》。盖由其本精于冶铸也。

第四节 宦学

古代学术之府,果安在乎?曰有二:一曰学校,一曰官守。

今之言教育史者,每好将今日之学校,与古代相比附,此全未知古代学校之性质者也。古代社会,有平民贵族之等级,其教育亦因之而异。373贵族教育,又有大学与小学之分。贵族之小学,与平民之学校,皆仅授以日用之知识技艺,及当时所谓为人之道,绝不足语于学术。大学则本为宗教之府,教中之古籍,及高深之哲学在焉。然实用之学,亦无所有,而必求之于官守。此古代学术所在之大略也。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七十致事。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红组,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此为贵族男女一生情形。七年为始化之年,参看第十一章第一节。故始教之以男女之别。十年为就学之始,女子始听姆教,男子出就外傅,盖始离其父母之手。此时男子所学者,当为洒扫应对等事。所谓《幼仪》。古之学莫重于礼乐,十三始学乐,二十始学礼,故《尚书大传》言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374《大戴礼记》《保傅》。《白虎通义》《辟雍》。《汉书》,《食货志》。则追溯始化之年,故又以为八岁入小学,十五成童入大学也。《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塾为门侧之室之通称。已见第十三章第三节。《周官》师氏,掌以三德、六行及国中失之事教国子,居虎门之左,司王朝;保氏,掌养国子以道,教之六艺、六仪,使其属守王闱;亦塾制也。塾为贵族之小学。至于大学,则初在王宫之中,后乃移于南郊。参看第十三章第三节。蔡邕《明堂论》曰:“《易传·太初篇》曰:太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大学,天子之所自学也。《礼记·保傅篇》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入大学,承师而问道。与《易传》同。《魏文侯孝经传》曰:大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礼记·古大学明堂之礼》曰:膳夫是相礼,日中出南闱,见九侯,反问于相;日侧出西闱,视五国之事;日暗出北闱,视帝节犹。”此为大学与明堂合一之世。《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则与王宫分立矣。然其性质,仍沿先代之旧。《王制》言:“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文王世子》曰:“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礼乐所以祀神,诗即其歌辞,书则教中故典也。大学虽东周后不能尽废,然未闻有一人焉,学成而出仕者,则以所肄皆宗教家言,非实用之事也。大学所教,既为宗教家言,故为涵养德性之地。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即言德性、事功不可偏废也。今世科学哲学分为二,往古则合为一。墨子最重实用,而其书中,《经》《经说》《大小取》诸篇,皆讲哲学及自然科学,为名家所自出,在先秦诸子中,最称玄远,以墨学出于史角,史官即清庙之守故也。见第五节。《学记》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曰:“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曰:“君子以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此即《汉志》所称道家君人南面之学,其原固亦出于史官也。《学记》又曰:“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乞言养老之礼,执酱而馈,执爵而酳,所以隆重如此者,正以其所谓师者,其初乃教中尊宿耳。《王制》曰:“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凯旋而释奠于学者,以所谓学者本非学也。此为辟雍明堂合一之诚证。又曰:“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注》以养国老者为大学,养庶老者为小学。小学中不得有乞言养老之礼,其说恐非。375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