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行记
时间:2023-06-12 作者:刘玉栋 点击:次
2015中国年度散文(全文在线阅读) > 鄞州行记 刘玉栋 文化礼堂 这是我第一次来宁波,自然也是第一次到鄞州。农历三月,正是“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的时节。江南大地更是满目青翠,气候宜人,鄞州街道宽阔,花木葱茏,樟树清香浮动。对于一个从北方过来的人,感觉尤为舒适。 虽说我是第一次到鄞州,但对鄞州并非全是陌生的。我大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全国解放后,他便扎根于浙江。他曾经在鄞州住过一段时间。前几年来杭州看望大舅,老人家还跟我讲起当年在鄞县(即鄞州)的农家稻田里,他们晚上提着手电筒捉鳝鱼的趣事儿。时过境迁,如今的鄞州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这里已经分不清哪里是城里,哪里是乡下。所到之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已经成为一座现代都市新区,哪里还见得到稻田? 听当地的朋友介绍,鄞州是经济强区,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有经济作为坚强的后盾,城镇建设搞得相当好。此言自然不虚,眼前的一切便是证明。但我转念一想,全国的许多地方不都是如此吗?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感觉到它的独特之处。在心理上,我对有些地方正搞得如火如荼的旧村改造还是有些矛盾的。但是,当我参观罢鄞州的几个村庄后,心里便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史家码村,一个典型的江南村庄,小桥流水,灰瓦白墙。这里河网纵横,水流不断,村庄四周阡陌常绿。这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村也正在进行着旧村改造,我站在桥头上看去,不远处断壁残垣、瓦砾遍地,有一个留着长发的男人正弯着腰寻找着什么,看着他一身艺术家的范儿,我想,他肯定是一位瓦当和老砖的收藏者。但你看他那专注而认真的劲儿,让我这个外来之人也为之动容,也许,他正在寻找的是过去的生活和逝去的时光。是啊,我们这些人,不都在寻找吗? 一位老人走过桥来。我问老人:旧村拆除了,新村在哪儿?老人笑眯眯地,伸手朝前一指,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几幢高楼。看看气势轩昂的高楼,再看看那几排等待拆除的老屋,我隐隐地嗅到一缕时光的气息。等我回过神来,看到老人正朝着村里的文化礼堂走去。于是,我也跟上了老人散漫的脚步。 村里的文化礼堂也是史氏家族的宗祠。史家是名门望族,在鄞州的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祠堂庄重威严,设计精致讲究,戏台、飞檐、浮雕、壁画、灯笼、对联,集中国传统的建筑、书法、绘画、雕刻、戏曲、故事传说等众多艺术形式于一堂,可谓匠心独具。宗祠四周墙壁上绘着先祖的画像和生平事迹,令人心生敬畏。礼堂的一侧,还陈列着村里人家曾经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具,古旧朴拙的器具让人念起过去的时光和生活,这是人们无法隔断的乡愁。文化礼堂的外面,是村里的风情廊,介绍村庄的由来、历史、人物和风物。葱绿的香樟树间,是一排塑成书型的花岗岩石,上刻祖德八行垂训,比如,“任,信于朋友则为任。恤,仁于州里则为恤。”我看到“前言”部分有这么一段话:“史家码人以宋代八行高士史诏的‘孝友睦姻任恤中和’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无论是出门创业或留守务农的,都遵纪守法,慈孝为怀……”在这个时代,一个不忘古训的村庄和一个不忘家训的家族,是多么难能可贵。守住传统,就是守住根基,就如同一棵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稳、生得茂。 过去村庄消失了,可村庄的精神还在,这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祭拜祖先、节日娱乐、集会议事的地方,也是村庄的尊严和精神的象征,是众多村民心灵的依靠。人们心里有了什么事,有个地方可以去消散、可以去诉说;在外的游子不论漂泊多少年,只要回来,马上就会有归宿感,就跟风筝一样,飘多高、飞多远,那根线是割不断的。有文化礼堂在,村庄的传统和精神就不会消失。这些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气息的文化礼堂或家族祠堂,你在这些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建筑面前一站,心中便产生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人的“教堂”呀。 鄞州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给人的印象深刻,它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根基,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它明白百姓富裕了以后,在情感上需要什么。史家码村应该是鄞州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缩影。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人,我多么希望其他地方也像这里一样,在城镇化进程中,在奔往小康的路上,把根留住,让后人知道,我们是从哪里一路走来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我们抓住根本,就不会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