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倾听泷江(2)



    每次来罗定我都感受到它自然的葱茏之美,岭南植被的丰富在此尽情展现,而人文沉淀之深厚也随着了解的深入而渐渐显现。我曾以“青山断处是泷州”为题写过罗定,想不到文章在罗定引起不小的反响,罗定人因此请了广州画院专业画家黄堃源以“青山断处是泷州”为题创作风景画。有人考证出“青山断处”是泷东菉竹一带,那里正是黄堃源儿时爬山嬉水的故乡。少年时他随父亲开船从南江口到古蓬,从莲滩到宋桂,从河口到大湾,从大埗头到榃濮,看尽了一江帆船、吊脚楼、古庙和纤夫。于是,遥远的记忆被一一唤醒,他回到罗定画了一年的家乡山水。如今“青山断处是泷州”成了罗定地标性诗句。

    高速公路不久前通到了罗定。这次我走的是全程高速。车入云浮,满眼皆山,云雾山脉的腹地,原始山林仍然人烟稀疏,山峰大都孤立不依,树木森然,遮天蔽日,从鲜绿、黛绿,直到隐入一片烟蓝,那是远山之蓝。钻一条条隧道,时空宛若远古。到了罗定的泷东,青山退去,盆地出现。陆路与水路一样青山一断,泷州便到。

    三年不见,罗定发生了很大变化,县城罗城的高层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这在县城十分少见。大陆县城大都以私宅为主,从前砖木与青石建筑的老街不用说,就是改革开放后新砌的房屋大都也是二三层的小楼,高则四五层,三十层的高楼只有房地产开发公司才有实力兴建。而房地产公司能够大规模建造楼盘与土地国有的体制有关,西方古老的城镇能数百年保持原貌,从土地到房屋的私有制抑制了这种大规模开发的可能。看来城市开发的战场已经延伸到了偏远的县城了。

    我在新建的高楼与别墅间寻找着古老的建筑,新建的小区如锦绣江南、泷江翡翠城在迅速地改变着县城的面貌,它们把县城变得与大都市一样,而那些正在消失的古老建筑却让我发现了罗定与中原文化密切的程度,发现了这个地域不同于中原的文化特质,譬如罗定学宫、菁莪书院、谭御史祠、大夫第、凤阳村、菉竹村。

    罗定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棂星门为六柱冲天式牌坊,石柱直指蓝天,高耸的气势岭南罕有。它是西江流域仅存的完整的清代学宫,可见儒家文化在当地的地位与影响并不亚于中原。菁莪书院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罗定人对读书人的尊重,它是清光绪十二年由民间集资兴建的,并购置了学田,专门赞助那些赴省、上京应试的学子,让他们在此集中学习。正是崇文重教,罗定这么偏僻的地方才人才辈出。谭御史祠奉祀的谭族先祖谭寿海便是明永乐十三年的进士,曾任河南监察御史,因他处事正直廉明后人才为他建祠。罗定还找得到贞节牌坊,罗镜镇就保留了一座。贞节牌坊在广东并不多见,正如女人裹脚岭南不似中原那样时兴,儒家文化过了南岭山脉便开始变得淡薄,但它对罗定的影响却是深的。

    凤阳村、菉竹村是古村落。菉竹村的先祖王德京于明朝万历年间由英德落籍泷州,在此开枝散叶。古村紧靠泷江,五个废弃的老码头依然还在。这里正是青山断处。凤阳村建于明嘉靖初年,当年一个叫陈宾的人告老还乡,在此置田产建起陈氏庄园。村里流行两种语言的泷州歌,其中一种古歌听得懂的人非常少。这是一种土著语言。而陈姓的先祖陈法念是南朝时期最早迁入罗定的中原人,西江南岸、高凉以北地区的僚人都尊其为酋长。陈氏家族曾一连五代担任僚人部落首领。多少年来我在寻觅百越族的踪迹,这种土语也许就是来自他们?

    越人在东晋时罗定还是他们的天下,酋长由越人担任。那时夫阮县县名便是越语“荒地的村”的意思。南北朝时期,使用铜鼓著称的越族被称为俚、僚。宋之问贬谪泷州时看到“文身凿齿”的人可能就是僚人。唐末瑶族南迁,明初汉人大量迁入,俚僚人的身影渐渐淡出。罗定至今仍有壮族、侗族、瑶族、苗族、畲族、黎族等17个少数民族。无论菁莪书院还是谭御史祠、大夫第、凤阳村、菉竹村,这些古老的建筑无不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某些隐蔽的局部还能寻觅到俚僚人的痕迹,譬如凤阳村陈氏宗祠壁画的尊凤贬龙,凤在中心,龙在两侧,风火墙、镬耳高翘的凤尾造型;菁莪书院的山墙造型奇特,两端是叠落式的马头墙,中间灰塑锅耳形似云纹,饰物有博古脊,还有火红的凤凰,天井上盖香亭。这些都不是中原人所崇尚的,它与楚文化却有惊人的一致。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