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散文 >

战争与菩提——1865往事(3)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佛教史上,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埋在长干寺地下的10颗佛祖舍利经常显灵,宋真宗不得不下诏重修长干寺,并兴建九级佛塔,赐名“圣感舍利塔”。借此机会,北印度高僧施护又将其带来中国的佛顶骨舍利献给长干寺,也藏于新建的宝塔地宫之中。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根据他的新年号,将长干寺更名为天禧寺。此后,长干寺(天禧寺)继佛祖舍利、佛顶骨舍利之后,又迎来了第三份舍利,这就是玄奘顶骨,据《景定建康志》和元《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宋代天圣年间,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传得玄奘顶骨,并带回金陵,葬于古长干寺的东岗,上建白塔。洪武十九年(1386年),玄奘顶骨因故迁葬于长干寺南岗,上建喇嘛塔形式的三藏塔,后来又在塔前建起了三藏殿。

    至此,佛教三大舍利齐聚长干里。

    宋元两朝,天禧寺一直是地位崇高的江南大刹,忽必烈甚至将秦桧家族位于南京江宁的家庙“旌忠寺”没收,拨给天禧寺作为下院。元末动乱中,天禧寺庙宇被毁,而圣感应塔幸存。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对天禧寺进行大修,寺、塔焕然一新;永乐六年(1408年),天禧寺不幸毁于人为纵火。

    四年之后,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天禧寺原址重建佛寺,准宫阙规制,名为“大报恩寺”。

    敕建大报恩寺的缘由,有两条较有说服力。朱棣的皇位夺自他的侄子,其合法性遭到质疑,大报恩寺这样的“鸿篇巨制”颇能证明他的雄才大略,他需要这样一件作品来说明一些问题。但还有更大的隐情。朱棣为了增加他夺取皇位的合法性,一直坚称自己是太祖和马皇后的嫡出,而实际上,他乃其父朱元璋的碽妃所生,而且,碽妃当年可能是犯了什么法规,被朱元璋处以“铁裙”之罚,最终被折磨而死。朱棣这个可怜的儿子,不得不隐藏的苦涩的母子之情,越发使他要尽一切可能报答生母,那个已不在人世的母亲。皇帝朱棣要报此母恩,南京大报恩寺——天下第一寺应运而生,当然是佛寺之冠,宇内第一。皇权成了至亲之桎梏,转而向宗教求助。皇帝多崇佛,其实很好理解:他是天下的拥有者,因享有太多太多,不但害怕现在失去,而且希望来世继续拥有,庸俗化地理解,佛也许能做到这一点?事实上,自东吴以来,皇家一直是寺庙最大的赞助者。

    朱棣是大报恩寺的创意者,明确要求此寺要“弘拓故址,加于旧规,相貌尊严,三宝完具,殿堂廊庑焕然一新,重造浮图高壮坚丽,度越前代”。由于这样的高严要求,朱棣在世未能看到蓝图变成现实,直到他的孙子宣宗皇帝朱瞻基当政的宣德三年(1428年),大报恩寺历时17年才全部竣工。这座皇家寺庙占地面积400余亩,亭台楼阁,众多建筑鳞次栉比,称得上是人间的“西天胜境”、“天上瑶台”。因规模巨大,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只有骑着马,紧赶慢赶,才能赶在天黑之前把分散各处的门给关上。其当年的正殿只比中国古代最大的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略小一点,废墟中留下的柱础边长达2米,深达1.3米,甚至超过了南京明故宫的柱础,为明代南京柱础之最,据此可以想象明代大报恩寺的“准宫阙规制”,实有超宫阙规制之嫌。

    更“意外”的是,这座大殿当年供奉的却不是通常寺庙供奉的释迦牟尼及其前世来世佛祖,而且大多时间保持锁闭状态,只有礼部祭祀官员可以定期进入。据说,相当长时间内,正殿中祭祀供奉的,非佛、非神、非仙,正是永乐皇帝朱棣的生母——碽妃,那个只能偷偷享受无上哀荣的母亲。

    正大光明地进入人们记忆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塔”。通过口传、绘画、诗词、歌谣等形式,南京大报恩寺塔声名远播,是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中外人士的共同记忆。在逶迤的秦淮河、明城墙边,高耸云日、巨构殊形的佛塔,雄视海内外,在它屹立的400多年内,没有任何一座建筑能和它相比。在南京城任何地点,都能看到它顶天立地的身影;爬至塔顶环顾周遭,山水城林、万户千家、庙宇宫阙,尽收眼底。张岱将大报恩寺琉璃塔称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是中国古代宝塔艺术的最高峰。朱棣的旷世悲情、天才的设计、极高的建筑技巧,和明朝强盛期国家的雄厚经济实力、高效的组织运营能力,共同铸成了大报恩寺琉璃塔这一旷世杰作。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