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18蛊卦:惩前毖后,有错必纠

《易经》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18蛊卦:惩前毖后,有错必纠

    【原文】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解析】

    蛊卦:大吉大利。利于涉水渡河,但须在甲前三日之辛日与甲后三日之丁日启程。

    《象辞》说: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巽为风,贤人如山居于上,宣布德教施于下,所谓山下有风,这是巽卦盼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吹拂万物的风,从而拯救万民,施行德教。

    蛊卦象征拯弊治乱。大为亨通,有利于涉越大川巨流。经过七日的观察思考,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初六匡正父辈的过失;有了这样的儿子,父辈则可避免灾祸,即使有些危险,最终也能获得吉样。九二匡正母辈的过失,但不可干涉母亲的闺房之事。九三匡正父辈的过失,虽然会遭到小的困厄,但是没有巨大灾祸。六四姑息父辈的过失,有所举动必然遭遇艰难。六五匡正父辈的过失,会受到称誉。上九不为王侯效命,专心治家,并以此为高尚之事。

    惩前毖后

    蛊卦象征救弊治乱,拨乱反正:从开始就很亨通,就有利于度过后面的艰难困苦。不过,在做大事以前,要考察现状、分析事态;在做大事以后,要讲究治理措施,预计到后果。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处理错误的法宝。

    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地进行整风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小毖》中写道:“予其惩,而毖后患。”《清史稿·卷一三一·兵志二》中说:“同治中兴以后,疆臣列帅,‘惩前毖后’,渐改练勇巡防之制。”

    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岁尚幼,凡事皆由叔父周公代理。成王之其他叔父,管叔与蔡叔,深嫉周公独揽大权,遂散布流言,使离间计,言周公欲弑成王,谋夺王位,令成王生疑。周公为避嫌疑,便离京外居。管蔡二人见计得逞,时机成熟,遂合商纣之子武庚,起兵反叛。成王洞悉其奸后,因召周公领兵戡乱,管叔被杀,蔡叔被逐。事后,成王有感而发曰:“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原指成王惩管蔡之祸后,自儆之语,后喻将昔日之过引以为训,日后将慎以行事,以免重犯。

    处分本身有两大功用,一是惩前毖后,二是治病救人。我们习惯于第一种功能的使用,往往满足于处分的作用。无疑,惩前毖后,是处分重要功能的体现。但这多少有点“杀鸡骇猴,以儆效尤”的味道,既针对当事人,也针对后来者。而对于处分后当事人的行为方向却重视不够,显然有悖于处分的本原意义。

    事实上,处分应更多地体现在“治病救人”的“预警”功能上,这本是犯错者改过自新的一个重要起点。处分并不是要对当事人进行一味打击,而是对其错误行为的有效制止,督促其认真改正。正是由于我们对治病救人功能的习惯性忽视,所以一些人在受到处分后处处感觉低人一等,萎靡不振,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令人扼腕叹息。

    学会纠正错误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是神仙,既然生活于大千世界中,就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一个人有了缺点、犯了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认识和改正。而要认识和改正缺点及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曾经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头脑也是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的,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是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的,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