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26结朋交友,亲疏有度
时间:2023-04-09 作者:张瑞 点击:次
《中庸》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26结朋交友,亲疏有度 人是群体性动物,行走于社会上,不能当个孤家寡人,总是要结朋交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把交友看得十分重要。交友要达到相知相悦、相帮相助的目的。 孔子一生都很注重与人的交际,他在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时,就多次讲到交友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亲疏有度。孔子认为,交友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作为臣子的,如果有事没事总是跟国君亲近,离自己受到羞辱的日子就不会远了;作为朋友,有事没事总要跟朋友在一起,虽然看上去很亲密,但离自己受到疏远的日子也不会久远了。 有一个名叫《豪猪的哲学》的寓言,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过冬。开始它们总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互相离得远些,就借不着热乎劲了,于是就往一块凑;一旦凑得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破了身体,就又开始疏离;而离得远了,大家就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的磨合,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既不扎伤彼此,又能让彼此感到温暖的距离。 这个故事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朋友交往真是恰如其分。无论怎样亲密的朋友,也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所谓“花未全开月未全满”,才是最好的境界。 古语道:“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又云:“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容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立身处世不可太过自命清高,过分挑剔别人,责难别人,而应学会“清浊并包,善恶兼容”,这样既可以养德远害,又可结交众多的朋友,左右逢源,以利于自己的发展。诚如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所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郑板桥在交朋结友这方面很看重交情,同时也与朋友亲疏有度,保持与朋友最恰当的距离,对朋友去留、结交和散伙都顺其自然,所以他深受文人雅士推崇。朋友间的沟通是不应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其真谛在于心灵上的共鸣。古语说:“君子以淡泊相近,小人以利益相近。”真正的朋友,其关系绝不能以利益相维系,那样只能是为人们所唾弃的“酒肉朋友”。 君子之交,应重在心灵的交流。朋友之间的交流应“淡而不断”。交往过密便有势利之嫌,而断了“交往”,时间便会无情地冲淡友情。特别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朋友间也许很难有机会在一起聊天、交流,因此更需要注意友情的维护,平时多打一些电话,相互问候一番,也会起到加深感情的作用。朋友间超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会使双方更加珍视友情。 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收到一位友人来信,拆开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沓白纸,一张紧紧包着一张,他拆开一张又一张,总算看到最里面的很小的一张信纸,上面郑重其事地写着一句话:“亲爱的海涅,最近我身体很好,胃口大开,请君勿念。你的朋友露易。” 过了几个月,这个叫露易的朋友也收到了海涅寄来的一个很大很沉的包裹。他不得不把它抬进屋里,打开一看,竟是一块大石头,上附一张卡片,写道:“亲爱的露易,得知你身体很好,我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下来了,今天特地寄上,望留作纪念。” 这肯定是露易一生最为难忘的一封信。这不仅让人感到朋友间的坦诚与随和,更让人想到了朋友间的友爱与热情。 有一首《半糖主义》的歌里唱到: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永远让你觉得意犹未尽,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爱来得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这是一首爱情歌曲,讲的是恋爱的道理,但其实半糖的含义,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其实就是指人们对交朋结友乃至工作生活的中庸把握。 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与半糖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点亲密,有彼此的关心,但又不会太近,不会妨碍他人的私密空间。比如我们对事业,应该努力争取成功,顽强拼搏,但又不能急功近利;我们对友情,应该懂得珍惜,好好把握,但却不能束缚他人,掌握亲密有间的原则,给对方以足够的快乐和自由。 结朋交友,亲疏有度,是一种健康有益的交友态度。太亲近了,会使人觉得为友所累,让朋友觉得自己是个负担;而太疏远了,又会使朋友感到形同陌路,失去了作为朋友的本来意义。所以,交友的最佳状态就是掌握亲与疏的尺度,在若有若无间体会交友的乐趣,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