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智慧58豁达大度,宽阔胸怀

《中庸》64个人生智慧(全文在线阅读) > 智慧58豁达大度,宽阔胸怀

    豁达是做人的高尚境界。中庸处世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菜根谭》中所说的: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孔子把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类,他常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为人豁达大度,真心实意,没有“弯弯绕绕”,人品如岁寒之松柏;小人则不然,他们私欲缠身,只想占便宜,吃不了一点亏,整日只会为自己的得失精打细算,结果像背负着一座大山一样活着。更令人厌恶的是,小人的强项是论人是非,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们都是如此,他们喜欢三五一伙,四六一堆,把“是”变为“非”,把“正”变为“反”,一句话,把纯正透明的人际关系搅成一潭泥水。

    其实,小人们活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见不得别人快乐,所以整日都会沉迷于算计别人之中。相反,豁达的人却会整日活在快乐之中,他们知道一切尘世的烦恼都会成为过眼之烟,转瞬即逝,所以,他们会放下烦恼,把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滋有味。

    《中庸》上说:“修养人道要用仁的美德。”而“仁的美德”最基本含义便是豁达处世。而且也只有豁达处世,才能站在中正的角度,而不是用过“左”或过“右”的极端方法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处世中正,就是通达的道理”。可见,豁达处世是处世的优良原则之一。

    朱衮在《观微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豁达处世的一个关键是做人不能自命清高,因为一个自命清高的人往往容不下羞辱、委屈和脏污,而豁达处世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恶劣的人物、恶劣的语言、恶劣的行为。在豁达之人看来,这些都是一种不可持久的“污浊”,只要怀有一颗容忍和包容的心,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退于无形,“还我于真形”。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们不愿成全人,却会忌妒人。”君子能够坦然豁达,天天吃得香,夜夜睡得稳,而小人却因为存有害人之心,常常在夜深时就会反省自己,使自己不能入眠,陷于痛苦之中。

    人与人是不同的,甚至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但人与人又是相通和相连的,一个人绝对不可以孤立于人群之外生存。在这样的一个整体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成人之美,道人之善,生就一双鳝鱼眼睛、一副小肚鸡肠,专门挑剔人、嫉妒人、算计人,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人人弃而远之的瘟神。这样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呢?他又如何能够豁达起来呢?而那些不责人之过,不夸己之能,乐于帮助人、成全人的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放在哪里都会展现他的人格魅力,都会让人们主动接近他,帮助他,成为孔子所说的具有君子之风的人。

    佛家历来提倡为人要豁达,所以,我们在许多庙里都会看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尊代表了宽容、喜悦、吉祥的弥勒佛像,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思。他袒胸露腹,肚子滚圆凸出,笑口常开,表达了仁爱、宽厚、豁达的生活智慧。

    东汉时,班超一行在西域联系了许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却恃强不从。

    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的友好接待。使者告别返回时,汉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不少礼品同行护送。

    李邑等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进。于是上书朝廷,中伤班超只顾在外面享福,拥妻抱子,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班超知道是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不是曾参,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

    汉章帝相信班超,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诏书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无可奈何地去疏勒见了班超。

    班超不计前嫌,友好地接待了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乌孙国王子启程时,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