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优雅的孩子自然尊贵(6)
时间:2023-03-21 作者:王艳丽 点击:次
仪表潇洒,仪态万方 “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良好的姿态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更代表着一个人的作风。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只要打扮得很时髦就算是有气质了。实际上不是的,仪表并不代表仪态。“君子诚于中,形于外”,优雅的仪态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体现。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大夫名叫赵宣子,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触犯了当时晋国国君的利益,所以晋国的诸侯王就在私下指使刺客去暗杀他。 一天深夜,刺客来到了赵宣子的家,准备杀死他。赵宣子正坐在书桌旁,由于要处理的事务太多,他累了,就拖着头先瞌睡了一会。刺客看到赵宣子睡觉的样子竟然是这样的庄重,内心非常感慨,因为从他的仪态中,刺客就看出来这是一位贤臣,所以不忍心杀害他。 此时这位刺客很为难:“杀害忠臣是对国家的不忠,这种事我不能做,但我已经答应国君要杀死他,不能言而无信,怎么办呢?”所以这名刺客最后只好拔剑自刎了。 这位刺客通过一个人的仪态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这个人的才干还有品质。仪态是内在素质的真实流露,在社会的交往中,仪态还是一张无形的名片,也许你没有随身携带档案袋、介绍信,但人们可以通过你的一举一动来判断你的身份、学识、能力、社会地位。仪态不仅包括人的外表,还包括动作、姿势和举止。仪态不仅要自然,还要表现得具体实在,而不是虚张声势,装腔作势。一个举止优雅、风度绰约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而相比之下,那些穿着时髦、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人就显得逊色多了。 仪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身体的姿势、手势和动作都在传递着信息。对方在接受信息时,不仅是在“听其言”,而且还“观其行”。仪态的表达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优雅的仪态是一种更深刻、更完善的美。仪态的美是长期的培养和磨炼的结果,并不是通过外在的修饰打扮就可以弥补的,也不是通过单纯的动作、表情模仿就可以体现的。 育才方案 帮助孩子培养绅士般的礼仪 礼仪是一个绅士的必须装备。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孩子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礼仪不良的两种表现,一种是羞怯忸怩;另一种是傲慢自大。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要谨守下面这条原则:不要轻视自己,也不要轻视别人。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因而把自己的价值估计过高;不应该因为自己具备了一些长处而别人没有就自以为具有优势,做到不轻视自己。不轻视自己的意思不是和谦逊相反,而是与无耻相反。我们只可以安守本分,谦逊地接受别人给予我们的评价,不必急于表现。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理当拿出行动,别人也期待我们走上前去,那时我们就要自信,无论在谁面前都应当从容地表现,不要惊慌失措,对别人要按照身份和地位的具体情况给予尊敬和保持适当的距离。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常常在生人或长辈面前表现出一种羞怯态度,他们的神情完全失态,在慌乱中把持不住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来,就算做了也做得不优雅,不自然。医治这种不良礼仪的毛病,就要使他们养成优雅自信的习惯,多交朋友。 对孩子礼仪产生不良影响的几种习惯: ——天生粗暴的性情令一个人对别人没有一种尊重的优雅态度,不尊重别人的气质倾向和社会地位。 ——轻视别人,或者缺乏应有的敬意,会从言辞、神情或者姿态上表现出来,不管对什么人表示轻蔑,总会使对方极不舒服。 ——非难别人,老是看别人的短处,揶揄和当面反驳对方,这是和礼仪完全相背的。 ——刁难别人也是和礼仪背道而驰的一种过失,因为他不仅时常伴随着冲动和令人生气的言语举止,而且更因为当我们对别人感到恼怒时,施加给对方的一种无言的责备。 ——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孩子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喜欢在别人正在说话的时候去插嘴,去反驳别人,打断别人说话。这种方式只会让听者感到厌烦,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