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自己的“鞋子”套在别人脚上
时间:2023-02-21 作者:王艳 点击:次
柏杨大师开释人生(全文在线阅读) > 第三章第8节莫将自己的“鞋子”套在别人脚上 第三章第8节莫将自己的“鞋子”套在别人脚上 人们如果能不坚持用自己的标准——尤其是连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管他年轻年老,也不管他是男是女),大家都有福。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周”是包罗万象,一个圆圈,各处都统一,一个君子的为人处世,就应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经常将别人与自己作比较,看他顺眼就对他好,不顺眼就反感他,就是“比”。要人完全跟自己一样,就容易流于偏私。“比而不周”,只做到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为。 柏杨先生说:“人们如果能不坚持用自己的标准——尤其是连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管他年轻年老,也不管他是男是女),大家都有福。”这便是“周而不比”。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人对别人的要求远远超过对自己的要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非要求别人做到不可。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死了。他痛骂上苍不公道,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哲学家正陷入这种苦恼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 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的脑袋说:“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吗?” 这位哲学家就如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人一样,他们在评判别人时,总能头头是道,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可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时,就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犯了与别人同样的错误。 人是感性的动物,对待事物,处理事情往往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来判断,因此对待别人与要求自己就有了双重的标准。表现在工作中,一方面是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人的行为,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另一方面却用显微镜观察自己放纵自己的行为,毫无标准可言。很多时候,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却忽略了这个标准只是自己的,甚至是连自己都无法达到的一个标准。对别人的要求与标准降一点,再降一点,用孔子说的“薄责于人”来要求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会变得圆满很多。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和许多人都是朋友,其中包括许多被人认为是孤僻、不好接近的人。有人十分奇怪卡耐基的想法:“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忍受那些怪人呢?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一点都不一样。”卡耐基回答:“他们的本性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细节上难以一致罢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去看这些细枝末节呢?难道一个不喜欢笑的人,他的过错就比一个受人欢迎的夸夸其谈者更大吗?只要他们是好人,我们不必如此苛求小处。” 卡耐基不愧是人际关系学大师。其实,每个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交,要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小节,诸如生活习惯之类,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服装界有名的商人史瓦兹是一个“薄责于人”的经营者,他的成功就和这个品格有莫大的关系。史瓦兹刚入服装行业的时候,有一次他拿着样衣经过一家小店,却无缘无故地被店主讥讽嘲笑了一通,史瓦兹并未反唇相讥,而是诚恳地请教,店主观点独特,史瓦兹大惊之下,愿高薪聘用他。原来这家小店的店主居然是一位极其突出的服装设计师,只是因其自诩天才、性情怪僻而与多位上司闹翻,一气之下发誓不再设计,改行做了小商人。史瓦兹弄清原委后,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诚心请教,这位设计师愤然拒绝,出言不逊,史瓦兹毫不气馁,常去看望他,终于和他成为朋友,进入了史瓦兹的服装公司,帮助史瓦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服装帝国。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苛求他人,求大同存小异,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所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工作中和生活中因为某件事情和别人发生了冲突,你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的要求宽松一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氛围就会轻松愉快许多。相反,我们面临的只有无尽的误会和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