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互惠互利(4)
时间:2023-01-03 作者:李娜 点击:次
“我看上她了。”父亲不假思索地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说:“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以后也不会,因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能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伽利略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需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尽力而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最终说动了父亲,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请求父亲帮忙,采用的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以对方当时的心情来描述现在的心情。例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引起了父亲的兴趣。 2.转接阶段。伽利略巧妙地通过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也正是他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正是巧妙运用了“心理共鸣”的方法,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妨试着用这种方法向别人求助,这样往往会带来让你满意的结果。 恰当的反馈能使对方更积极地为你办事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有关反馈的著名实验: 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分成四个组,让他们每天练习相同的数学题目。不过,不同的组练习后所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组为受批评组,每次练习后,都挑出学生们的错误,并严加批评。 第二组为受表扬组,当学生们练习完以后,针对他们不同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对这组的成员,既不批评也不表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挨批评和受表扬。 第四组为控制组,这组和前三组是隔离的,并且也不会得到来自于外界的任何评价。 一段时间后,赫洛克对四个组的练习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控制组的练习效果是最差的。而在前三组中,被忽视组的练习效果明显低于其余两组。而在练习效果相对较好的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中,受表扬组的练习效果最好,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此可见,不同的评价对学生们的活动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而没有评价是最坏的情况。评价就是对他人活动的一种反馈,而反馈能够使行为者了解自己行为的结果,这种了解能够强化先前行为的作用,从而使行为者更加积极地做出类似的行为,提高行为的效率,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反馈效应”。也就是说,给予对方合适的反馈信息,能够使他更加积极地付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