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心理——合群还是不合群,这是个问题(3)
时间:2022-12-25 作者:王鹏华 点击:次
——心理秘密 每天笑上几分钟,往往能驱除一天生活给你的压力。笑的时候,人也会感觉轻松自信。笑可以带来很明显的生理效应,可以让呼吸加强,增加血流量,全身肌肉交替地收缩和放松,也能有效地减轻紧张和焦虑,让自己快速恢复活力。科学家研究发现,笑的时候,人体能够促使机体分泌一种天然的麻醉剂——内啡肽,内啡肽能使全身感觉良好,进而暂时缓解疼痛。笑还能够人体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释放压力,放松精神。 然而微笑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其产生的功效也是巨大的。 著名的成功学家和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就曾经说过:“做人一定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一种无声却有效的沟通工具,连接我们和对方的友好的桥梁,无声而默契的微笑可以使我们在人脉交往中无往而不利。相反,如果神态僵硬、刻板、一本正经,纵然衣着华贵、满腹才华,看见这样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人们也会对你敬而远之。 有一位刚刚获得一笔遗产的妇人,在一次参加一个宴会时,因为急于想给别人留下一个令人愉快的印象,因此便花了很多钱在打扮上。她买了一件非常名贵的貂皮大衣,一条价值不菲的钻石项链,希望能够显示出她的雍容华贵。然而她却没有注意到自己脸上的表情。在宴会上,人来人往,人们交杯换盏,开心地闲聊着,却没有一个人想要靠近这位贵妇。原来,这位贵妇的脸上充满了僵硬、自私、刻薄的神情,人们一看到这样的表情,就认为是拒绝交往的信号,而这样的表情人们看在眼里,也会感觉非常的不舒服,因此,人们都离得她远远的,一点都不敢接近她。回到家里后贵妇非常苦恼。本来她想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没想到她身上的珠宝首饰一点都没有起到作用,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还是不喜欢她。实际上,贵妇的原本想法是好的,但是她没有弄明白人们最为欣赏和喜欢的是女人的打扮下的神情所表现出来的那一份自信、高贵的气质和神态,而不是她那些华美的外衣。可见,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神态表情。 【心理·经典解析】 在心理学上,把“微笑”认为是一种接纳和亲近的标志,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微笑之时,就等于向对方发出了“我很友善,我想跟你交朋友”的信息。而如果没有了微笑的话,就会让对方感觉和你相处很紧张,认为你是在拒绝他,认为你是一个难以接近的人。可见,微笑虽然是一个很细微的表情,但是它起到的作用确实巨大的,你的嘴角上扬时,就会自然地牵扯到你的眉毛,甚至眼神都会给人一种笑意盈盈的感觉,这样的神情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吸引力,让人们对你产生好感。当你能够一直微笑看着对方时,就能够很快地消除对方对你的防范之心,从而愿意跟你交往。 4.为什么演唱会的粉丝会做出疯狂的举动 “去个性化”心理是群体中成员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既可能导致消极行为,也能够产生积极效应,为我所用。我们要避免“去个性化”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加强自我监督管理,提高个人素质。 ——心理秘密 人们在观看演唱会时,当看到舞台上的歌手演唱出自己熟悉的歌曲,往往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跟随着大声唱出来,把整个现场推向高潮。有时,在演唱会的高潮之时,一些粉丝会做出疯狂的举动,比如冲上台去拥抱自己的偶像,又拥抱又熊吻。还有的粉丝闯进后台,造成了混乱,甚至引起踩踏事件,造成人员伤亡。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疯狂的行为呢? 当人们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淡薄。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去个性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G.勒邦提出的,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丧失其个体性而融合于群体当中,此时人们丧失其自控力,以非典型、反规范的方式行动。例如,处在团伙中的个体有时会跟团伙表现出一些暴力行为,而这种行为在他单独时不会表现出来。演唱会的粉丝之所以会发生疯狂的举动,在临时性大群体中,每个人都很少考虑自己行为的适当性、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群体越大,气氛越强烈,越容易引发人的去个性化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