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旅途风景 >

寻秦小记

  清晨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稍稍打乱了我期盼已久的"千古寻秦"文化之旅采风活动的行程。当车队疾驰在水花四溅的秦汉大道上时,我的思绪仿佛穿越千年,眼前不由浮现出西周初年,一支部族跋涉在迁徙的漫漫路途上,最终历经九都八迁,统一六国,打开了大秦帝国的历史画卷。这支部族被称为"赢秦",他们的崛起之地——西垂,就是今天的甘肃省礼县。想起这些,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对这片土地的敬仰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寻秦小记

  雨依然时断时续,车窗玻璃上不断落下的雨水如银色的蚯蚓,一时找不着北似的慌乱蠕动。我们的目的地是几处与秦人早期活动有关的地方,即将对历史遗迹的探寻,让我有了一种"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感觉。

  车辆终于停靠在秦皇湖边。大家撑起雨伞登上彩色的甲板,站在船上的我们摇摇晃晃。年轻的秦文化专家独小川向我们讲述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讲秦皇湖的历史、地理位置、秦人早期在这里的主要活动,特别是当他讲到现存国家博物馆1919年在红河镇王家东台出土的秦公簋,并以此佐证礼县就是秦人的发祥地时,在场的人都不由感叹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可以说,这里就是大秦帝国的摇篮,因为目前据一些专家考证,当年的西垂宫有可能就在现在的红河镇内。2008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红河镇文化之乡的称号,红河镇已成为礼县的文化重镇。我们在独小川的讲述中,还了解到这里的许多民风民俗和故事传说。听着他的讲述,不由平添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接着,我们分别乘着两艘游船,绕湖两周。远处,绿柳如烟似织,远山若隐若现,山巅悄然飘动的烟岚使秦皇湖多了几分神秘的气息,使秦皇湖更加魅力无穷。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还沉浸在讲解中的我们都忘了合伞。听完讲述,我们沿着秦人的足迹,向坐落在礼县北部最高的山峰——尖山,进发。

  车队一路向前,两边时断时续的山峰,不停地变换着姿态。突然,前面的车子停了下来,一阵锣鼓声传来。下了车我们才发现已到了固城乡的七家沟村。村头挂着横幅,写着"朴实的七家沟人民欢迎您的到来!"看着这幅标语,我顿时觉得这村子有点与众不同。"朴实的"三个字,让我觉着七家沟的村民真是朴实,在标语上也一定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中缓缓向高处驶去。虽然山路曲折,却并不难行。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使乡村及公路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转眼间,尖山寺到了。雾里的尖山寺高入云霄。早就听人说过,"固城有个尖山寺,磨得天爷咯吱吱。"果真名不虚传。尖山寺又称"孤峯",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地质结构。据说,"天下龙脉起昆仑,礼县龙脉起尖山".尖山寺又叫"通天观".院内一寺三观,传说午夜子时过后,偶尔会听到天上仙人对话的声音。尖山寺东临天水,北临甘谷,东与武山相连,东南方向便是秦皇湖,这里的十里牧场曾养育了秦人的战马。今天由于雾气蒙蒙,我们没有看到山下的牧场,若是晴天登临尖山寺,一定会有一览众山小感觉。也好,这正好为下一次再来尖山寺留下了悬念。

  看完尖山寺,下到山腰的一块平地上时,身着黄衣,头系红带的村民,敲锣打鼓,要为大家演唱社火曲"进状元".这真是"石鼓震声通天应,土盆灵芝岁岁生".这时,烟雾的帘子已卷到山顶,尖山寺南侧悬崖险峻、奇石竞秀,北麓松柏葱茏,灌木浓密,东西方向数十里青草茵茵。我们身处的山坡,更是百花齐放,香气袭人。大家纷纷去和唱曲的村民合影,和同行者拍照留念,陶醉于鸟语花香,放纵着自己的心情,好像自己不再是昔日的自己,而是这山坡上的一株花,一棵树,一根草,或是空中飞来飞去的一只鸟。

  回程的时间到了,我们依然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想离开。山林、野花、草丛、山坡、尖山寺的钟声,无一不让人留恋。

  下午,我们登临祁山堡,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磅礴旋律,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历史画卷又浮现眼前。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但目睹至今依然留存的观阵堡、圈马沟、点将台等古战场遗址,不由让人想起诗人辛弃疾所描绘的战争场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历史,随着风声、雨声,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远去,却又随着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砖头瓦片,随着文字的记载和古址重游又回到眼前,当年秦人创造的文化,生活过的土地,他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还能看到并享受着。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