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中国式”说话技巧(6)
时间:2022-12-02 作者:王鹏 点击:次
小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石翔跟我道歉了,说那天是他自己心情不好,我们现在没事了。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陈姐,因为当时我心情特别差,甚至都想到了辞职。要不是你支持我,可能我就做了错事了。毕竟仔细想想如果我真的一冲动辞职了,去哪里找待遇这么好的工作呢?” 从此以后,小娟跟陈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由此可见,面对一个情绪激动的抱怨者,与他站在同一边,保持相同的立场,反而会促进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在发生了不幸的事或者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后,对这段经历就会产生自己根深蒂固的看法,情绪都会非常激动。此时整理他人的情绪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因为此类情绪激动的抱怨者,不是要你在听他讲完自己的不幸或者不公遭遇就冲出去为他打抱不平,他要的只是你能跟他站在同一边,让他尽情宣泄自己的不满,只是想从你嘴里听到你与他感同身受,能理解他,愿意与他一起分担失意的痛苦,愿意支持他,而非别的东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千万不要不考虑发泄者激动的情绪,而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去为第三者辩解,以满足你“不说别人坏话”的高尚品德。你不妨扮扮可爱又无害的小丑,与他站在同一边,给这位朋友一种推心置腹的感觉,努力疏导他的情绪。不过,在这里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忘形地添油加醋,使双方的矛盾更深;更不能为了讨好对方,就夸张地攻击他人;别讲很多针对第三方的话;本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说话。 当然,在言谈话语间表明你跟他“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之后,你就可以试着将你那位情绪激动的朋友把焦点转移到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身上;又或者忽略对方经历的独特性,讲一些看似“过分”,却又寓意深刻的话,一步一步帮他走出情绪的旋涡。 说话讲分寸,不要捅破“窗户纸” 跟别人聊天,你经常会听别人说:“谁谁谁老爱说‘砸锅’的话,我可烦他了!”那么,何为“砸锅话”?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听到这样的话呢? “砸锅”又称“砸饭碗”,常常被人们比喻做事失败。那么“砸锅话”就是用来比喻那些导致事情失败的话语,跟“拆台话”是同一个意思。 一般“砸锅话”都是当事人由于说话方式的不恰当,或者不注意表达方式,而引起他人误解或者产生歧义,进而导致好事变坏事,或者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毛凯所在的公司是业内知名的广告公司,他是一位资深的平面设计师。跟他一起工作的还有大兵、小静跟刚来的小伙子小林。 一次,一位客户想让毛凯把自己在别处设计的图片,按照现在的要求合成在一起。由于客户带来的原始图片都是固定的,没法编辑,跟现在他的要求尺寸又相差甚远,想要放在一起的话就需要重新设计,处理起来会非常麻烦,成本自然就高了。而在客户的话里行间,毛凯又听出客户并不想出设计费。为了不直接得罪客户,权衡之下,毛凯就跟那个客户说:“这样的图片我们这里没有分层的大图,做不了。” 本来客户已经打算听从毛凯的建议,采用另一种方法了。没想到坐在他旁边的小林突然插一句:“凯哥,这样的图片咱们能做啊,上次我不还见你电脑里有这个?” 听了小林的话,那个客户就以为毛凯是故意找借口想恶意加价,气愤地摔门离开了,搞得毛凯非常难堪。 还有一次,有个客户想要做个二维码的标牌,给客户做二维码的话一般都是用厚度300克的铜版纸。但是不巧那天做二维码的铜版纸没有了,客户又急着用。毛凯就想着彩喷纸效果也是一样的,无非是稍微薄一点,于是就打算用彩喷纸代替铜版纸。 由于小林坐的位置离彩喷纸比较近,毛凯就让小林帮忙拿一下空白彩喷纸。小林一边把彩喷纸递给毛凯,一边说:“彩喷纸打印二维码不薄吗?”搞得毛凯非常地尴尬,好像他在以次充好一样。幸亏毛凯及时向客户解释,才避免误解。 因为小林经常无意间说一些“砸锅话”,令跟他合作的同事“下不来台”。大家都不愿意跟他搭伙干工作,慢慢地,小林就成了孤家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