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11)
时间:2022-10-30 作者:武敬敏 点击:次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倒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意味深长地答道:“人生也是这道理,要想装进去东西,就必须先把旧东西倒出来。” 一个人对外物的追求没有止境,他的生命已经满溢各种各样的人世知识,哪还有再追求的可能。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智慧清明起来,必须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来,才能拥有无限的可能。 赵州禅师语录中有这样一则: 问:“白云自在时如何?”师云:“争似春风处处闲!” 看,那天边的白云什么时候才能逍遥自在呢?就在它像那轻柔的春风一样,内心充满闲适,本性处于安静的状态,没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质欲望,放下了世间的一切时,它就能逍遥自在了。 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一个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布袋和尚曾写过一首诗: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如果一个人能够体悟到其中的妙处,自然能够获得自由逍遥的心境,对于现实中的大事小事举重若轻。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在物质世界当中,会抱着一种超然物外、游戏人间的心理看待人生,即“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游戏人间不是玩世不恭,而是让自己的心境轻松,守住做人的本分,从俗事中解脱,不被物质所累。 生而为人,便应遵循人生的价值,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乃至宗教所说的为了救人救世。明知道这条命要赔进去,也是十分坦然的,是“托不得已”的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以养中”这个“中”,即内心的道,自己修的道。诚心修道,掌握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就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生活中,人们总是牵挂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绪起伏。被负面人性牵着鼻子走的人,不可能活出洒脱的境界。 爱默生曾解释过什么是成功:“笑口常开;赢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热爱;获得评论家真诚的赞赏,并容忍假朋友的出卖;欣赏美的事物,发掘别人的优点;留给世界一些美好,无论是一位健康的孩子,一个小园地或一个获得改善的社会现状都可以;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过得更快乐自在,这就是成功。”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让世俗功利蒙蔽你的心灵,淡然面对得失,坦然接受成败,才能超脱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相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由此可见,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这需要修行,需得磨炼,一旦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在任何场合下,放松自然,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我们只有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点评。生命是一个过程,让我们拥有玩味的心情对待身边所有的事情吧。 有时候,人们为了心中的妄念,做出违背自我的事情,因为手中拥有的东西比别人多,最终反而陷入人生的困境。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以恬淡的心境面对万事万物,反而能够“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三章 克制自私,对人生有所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