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人生哲理 >

李开复—个人价值在于创造不同(4)



    冒险可以,切记盲目

    李开复在苹果电脑公司任语音组经理的时候,和公司CEO史考利得到美国当时最红的早间电视节目《早安美国》的邀请,演示他们新发明的语音识别系统。

    上节目前,史考利问他:“开复,你对演示成功的把握有多大?”那时,他们的系统刚刚搭建,因此李开复回答说:“大概90%吧。”史考利说:“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几率达到99%吗?”李开复马上回答说:“可以!”

    第二天,他们上了节目,一切都很成功,甚至公司的股票都因此涨了两块钱。节目结束后,史考利对他说:“辛苦你了,你昨天改程序一定改到很晚吧?”这时李开复把真相告诉他:“其实,今天的系统和昨天没有任何差别,你高估了我的编程和测试效率。”史考利惊讶地说:“你不是答应我说成功率可以提高到99%吗?你该不是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上节目吧?”他说:“没错,成功率保证在99%以上,因为我今天带了两台电脑,而且把它们连接起来,如果一台出了问题,我们可以马上切换到另外一台。根据概率原理,一台电脑失败的可能性是10%,两台独立的机器都失败的可能性就是10%×10%=1%,成功率自然是99%了!”

    李开复不是一个老陈持重的保守派,他后来到微软也总是在关键时刻冒险前行。

    先是微软总部计划在中国建立一个研究院,李开复心动,决定要回中国创建研究院。在征询朋友和同事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回中国时,几乎没有人赞成他的想法,他们说:“成功的中国人不会留在中国。”“回去?整天要和官员打交道、赔笑脸、说好话,多无聊啊!”还有一些中国同事列举出了许多反对的理由,比如:小孩子要读书,太太不愿搬家,现在工作很满意,已经有足够的钱了,搬过去了早晚还得回来,等等。同事们都劝说他:“回国创办微软研究院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层层审批,还要承受来自微软总部的巨大压力,现在的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办成。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正如凌志军在《追随智慧》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大家“不可能”的建议反而激发了李开复执拗的天性,他从骨子里透露出的一股热情和几分天真左右了他的抉择。在其他人的反对面前,他没有退缩。他对妻子说:“管他呢,我自己先回去。我绝不相信中国所有优秀的人都出国了,在中国,总能找到喜欢科学研究的人。我就是要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

    李开复当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被记者称为“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他知道,回中国创建研究院存在短期内的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作为能够横跨中西文化的华人,他觉得自己应该把握住这个回到中国的最好机会。

    后来,微软在中国创建的研究院取得了圆满成功,李开复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年的理想。

    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我们做一件事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点不安分的冒险精神。李开复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而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的冒险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杜家滨笑称他在任思科(中国)总裁的这十几年是名副其实的“冒险之旅”。在他的冒险之旅中,令杜家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99年。当时的思科接到一份订单,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帮中国联通做VIOP(网络电话),当时的杜家滨很难抉择,如果做成的话,可以一下子打开局面,成功地开辟中国的电信市场;而如果做不成的话,那将使思科这个品牌名誉扫地。杜家滨认真地分析了这项业务的难度以及思科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程度,最后还是答应并且顺利地完成。杜家滨在每次冒险做决定的时候,他总是会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杜家滨会考虑他的产品智能化的程度,还有就是计算时间,最好的技术能否在第一时间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第二,竞争对手随时都在挑战思科,如果稍稍休息,竞争对手又追了上来,一切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要了解行业进展的程度,做到知己知彼。

    第三,计算研发的成本,很有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应该想到资金的投入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总之,不管是李开复还是杜家滨,他们的成功跟冒险有关,但是这种冒险不是“莽撞”,不是单纯盲目的冒险,而是在有准备的基础上做到了心中有数,才大胆前行,从而获得成功的。

    身处职场中的我们,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为自己的职场生涯写上辉煌的一笔,也需要用冒险精神来打开成功之门。但是,要切记的是不能盲目冒险,否则会让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越走越远。

    拿师兄“开刀”,只为保护游戏规则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职场,这句黑色幽默的话也可以作为一条准则——自己付出了什么,就将得到什么。

    李开复还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曾有幸遇到了这样一位“良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了李开复许多受益终生的教诲。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改组后接管公司的图形图像部门,担任部门经理。当时,部门里有一位年龄很大的高级研究员,是图形图像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一个年纪轻轻,又没有图形图像研究经验的人手下工作,他感到很不服气,于是在工作中处处刁难李开复,开会时总喜欢倚老卖老,故意反对李开复的所有决策。出于敬老尊贤的传统,李开复对他总是以礼相待,再加上受父亲的影响,李开复在工作中很能宽容对方。尽管如此,李开复的内心仍然充满矛盾,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难题。

    在左右为难之时,李开复想到了那位“良师”,于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听完李开复的陈述后,“良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一个月之内,你必须开除他。”

    这句斩钉截铁、没有半点犹豫的话彻底点醒了李开复。李开复明白:“工作毕竟是工作,感情要讲,但更要对工作负责。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适合这样的团队。”于是,他开始用坚定、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位老专家。傲慢的老专家逐渐发现,自己的挑衅不再起作用了,自己在公司里的信誉和影响力也逐日降低,一个多月后,老专家主动提出离开公司。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