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衡山七十二峰其首名回雁,位衡阳城东。其势余观乎亦不甚高大,以其身处湘南,四筹平川,水泊,故稍以挺拔,即为人注目。又相传每逢秋至,鸿雁到此,不复南行,故得回雁名焉。
回雁峰东有江流名湘江,宽宏浩荡。沿江朔上四十余里,有渡名西渡,乃取衡西之渡意而得名。西上商贾游子,到此则系舟上岸,寻舍盘桓,或饱餐,或小憩。于是烟火兴盛,竟成衡西名镇。有清一代,于此治县名清泉。
复西上,则江面渐窄,江流渐浅,是弃名湘江,呼曰草河。沿草河去九里,河流折北,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其势连绵不绝,更河道逼仄,水流急切。大型舟船无力逾越,贵贱货物尽下船帆,换行陆路。是处九里渡也。
乘小船自九里渡穿浪而上里许,地势又复平坦,两岸如砺,视线开阔,风平浪静,声息如闻。如此又八里,至麻拐滩。
麻拐滩江面小洲也,草河到此一分为二,本是浅流,分后更是涓细,水深浅不盈丈。于是小船亦不堪北向,尽于下货,投栈。四围老幼,八方乡邻更于是所互通有无,各易所需,竟成集市。其西北有庙,名台源寺,故即为台源村名,隶紫霞乡。
二
丰水季节,麻拐滩方圆不足五百步,滩上草木葳蕤,落叶成荫。至朝昏时分,鸥鹭往返,风云激荡,连翼蔽日。其景观王船山曾有句云:伏日人间暑,西风天际阴。
麻拐滩与台源寺东西对峙,两者不过半水之隔。水流涓细,水面幽清。流中游鱼,静者如处子含羞,历历可数;迅者如离弦利箭,往来翕忽。至于河岸疏柳,更是怀枝襟水,肩风袖月,其姿态大可神往意会之。
台源寺下,麻拐滩侧,疏柳丛中,有石级,自堤岸渐渐升入河中,凡九十九阶。是为台源渡口。台源渡尽长青条石垒成,自江心向上仰之,石阶盘盘而上,未及半腰,有石井围栏,两侧围以条石,可坐可卧,或供途人休憩也。立围栏中,但见江面波光粼粼,清风徐徐。远处则帆影片片,渔歌渺渺,斯时,竟疑有身远俗尘,梦近武陵之叹,迷津之景,甚是旷怡。
因草河水浅,台源渡上已无津渡。故是所遂成清泉县西北津要。东入衡山,北涉涟源,西极双峰,南游回雁,必经台源。至于舟车盘桓,人马喧嚣,未可具言.
三
自台源渡口拾阶而上,沿草河西岸穿市井北去。不里许,于麻石小径中,遥见山寺。其飞檐画栋,拱斗参差。更有烟雾缭绕,梵唱钟鼓不绝于耳。转瞬间,即有山门,正中大书台源禅寺。其风格幽森,笔式高古,似深悟禅机。寺中有僧十余,尽南岳大庙挂单僧众,多有佛禄,信者尽以为智者。
台源寺实不甚敞,高低远近广阔仅止大殿及僧舍数间。中井开朗,地面俱为黄泥夯实,僧众朝夕立庭练武,风雨不寝,故得以平整也。四角植柏槐各四,槐老干虬枝,柏则翠茂挺拔,槐或盘或旋,奇形异状,柏则不旁不逸,庄严肃穆。二者呼应交错,貌有神仙态。中庭一柚树,径逾二抱,侧以虫蛀,成一小隙,初止一拳。余幼时尝匿玩什其中,方寸适值一握。廿年左近余归谒,见彼隙渐大,竟逾二尺。大有十年沧海十年桑田之慨。
四
出台源寺,寻径东南,逾台源渡,眼见一桥,虹跨东西,卧迹河上。
桥分五墩,上砌四拱,拱中篆一字,曰:紫霞通要。其上,铺巨石百数,宽逾丈。侧固以栏杆,皆石制。东西往来,车马川流经历梭巡,如履平地,无破浪落水之虞。
近垂探,桥通体青黑,皆为衡山青石所垒,未有间驳。所奇者,青石间勾连精巧,隙缝紧密。抿缝之物,外显黝黑,内实淡黄。吸附紧密,撼摇而无更移,所落者不过齑粉。异而未知其为何物也。询长者问焉,曰:真齑粉也。农家晚糯,性粘。熟而捣之,使成糊状,调以石灰,度其微温,抿石抽缝。俟其冷却,则附不能撼也。余闻而嘻,时人智哉,今恐不及矣。
五
沿桥东向,穿街过户,其后顺水南去,不里许,则山势全无,四围坦荡。
对眼处,满地青绿。途中车辙浅浅,生机俨然。有青藤匍匐,错落有致,偶见泥苔。道旁古树,多为苦蒹,间或疏柳。其历萧条,经风而苏,邂春灵动。苦蒹新芽未吐,素眼先张。香气浓郁,虽远亦可略得。柳茎则皱纹皲裂,树枝招摇,柳叶逞绿透亮。道侧田畴纵横,麦稻青葱,埂有翠绿,二者纠缠,恍恍然如地着青衣,天遗绿袂。至于塘渠,深卧绿中,或亮晶成团,或闪耀如线,生似图画飞白,衣袂裸空,神引遐思。遥处村落倒影,山包轮郭,则成背景。
复前行,可见一山。山有石梯,凡百级,名百步梯。
六
百步梯其名为梯,似人削就,实则天成。
江南山石,多为页岩,色褐黄,质润泽。每经风历雨,则碎焉,故里人多呼其曰:见风消。他石皆见风而消,独百步梯石坚顽不化。季清以来,霜风苦雨,不可谓不多,然则梯级铮铮如昨,斯山斯石奇哉。
山无尘泥,遍无草树,独众石相垒,聚而成山。其石或立或卧或巨或微,立者如斯人归来,衣履清奇,而骨骼依稀;卧者如狂士酩酊,头角峥嵘,而身肢绰约;巨者合而难围,微者叠床架屋。凡此种种,未能胜叙。登山石级,叠叠而上,附山如梯,荷石如挑。极目而远,石梯或宽或窄,或陡或坦,数以百级而未有同者,亦甚奇哉。
登山送目。南近衡岳首峰,回雁在望。如得季孟之秋,雁字来时,高天流云,远江漱玉,近树垂青,天外斜字,如一者,则有开天之势,如人者,则有辟地之神。北仰衡山,岣嵝,神禹之流,皆成邻伴。至于雪积岳巅,高者巍巍皓首,其色由白实而化空虚,其光由闪耀而转空濛。至于山中,云岚缠绕,蒸蔚处腾腾可见山气如流,灵动婉约。复瞰山下,则青茫一遍,其深处可遥见村居,鸡鸣犬吠隐隐似闻其乐。西来草河,东观朝云,则复有感极而慨古,喜极而悲今之心。
王船山有诗云:我识古人心,相将在一林。以南偕雅龠,意北任飞吟。莫拟津难问,谁言枉可寻。良宵霜月好,空碧发笙音。
诚哉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