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旅途风景 >

三溪八景之三,澄心漱石

  当时怪得名山占,只此澄心只此禅

  龙溪境内墩高溪深,渔夫莫问。不管是山岭间还是瀑布上,壮观美景别有洞天。

  澄心寺,亦称“青龙寺”,位于当今的井南寺基。始建于吴越国忠毅王钱弘三十年,即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毁于兵革。南宋淳熙三年(1176),由广东经略使陈昌世(当时的姓汪村人,前陈郭氏之女婿)重新倡建规模恢弘。据应氏宗谱记载,期间应氏第七世祖行曾一,讳彬,表号能进公,捐田57亩。其他姓氏也在不同程度上有土地捐赠寺院。可见当时的“澄心寺”田产富有,名闻遐迩。由于当时龙溪灌溉能力有限,故寺院发动和尚积极担塘兴修水利。溪干后山附近的“和尚塘”因此而成。到元至正十七年(1357)五月,寺院再度被毁,南宋初年又成宫泽(现姓汪)陈氏二房的家寺。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在清查废寺中遭变卖,后由应姓建造民居,称之“寺基”,对面过溪的小村落称“寺前”。共和国后的五十年代起,归井南村管辖。

  “澄心寺”的西面深谷,有一水帘佛洞,传说是宋丞相王安石神象栖身圣地,也是当年澄心寺长老辟谷参禅圣地。我们的父辈当年游玩于斯,焚香秉烛请出洞中王安石神灵,竟会乩笔赐你“山被祥云锁,水凭顽石冲”的千古绝对。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冬,大宋王安石乩笔,题西应大畈应品钦新居对联为:

  襟马山 山益寿纪,

  带龙水 水毓英才。

  并赐七言一首:

  卜筑新居在东郊,宜我耕读宜我桑。

  四围农田连阡陌,一曲流水护山庄。

  眠犬当门迎众喜,伏虎镇宅攘群凶。

  地灵人杰草木秀,可仙可俗傲陶翁。

  民国己丑(1949)年应氏重修宗谱,王安石神灵题赠应氏合族修谱对联:

  源远流长武穆遗裔傍龙溪而繁衍,

  根深蒂固文人蔚起亘栝脉以常绵。

  以上诗联是当年父辈应雷周等乡贤聚会圣地,谈经论道之时,酒兴顿发,有人在其中任意请出两人,同握一个砍柴时用于缚柴的“绠藤”,在焚香点烛后,拜请王安石神灵到场,不由自主地在沙盘里写出的佳作。凭着当事人的学识水平,就是一个人在纸上苦思冥想自由发挥也写不出如此妙句的。用俗话说好比“雄鸡生不出红卵”。更何况是两个人都是分立两对头同握“绠藤”身不由己地写,要写出如此好诗妙对,除了王安石显灵显圣的说法以外,至今还没有答案。这是“澄心漱石”留给人们的不解之谜。

  另外,据《缙云县志》记载,澄心寺建于公元976年,而且在南宋修复寺院之时,一个应姓就捐助良田57亩,其他姓氏当然也不会例外,这也说明龙溪境内,早在1000年以前就已人丁兴旺,农业发达,香客如云,弛声走誉了。“澄心漱石”告诉人们,龙溪有源远流长的千年人文底蕴,更是上千年的难得佛教大本营。

  物换星移,古刹湮没。除了众多的不解之谜和传奇故事以外,这里给我们有幸留下的就是流珠泄玉,天生飞瀑挂封佛洞的“澄心漱石”神秘景观:严冬飘雪,洞边古树缀青银,苍苔孤藤垂冰玉;秋风怒号,瀑布肆意乱石溅,冷雨倾珠细织帘;蝉鸣盛夏,寂寞空岩花自落,松涛起伏伴泉声;花蝶争春,幽幽玉兰送芬芳,交交黄鸟语如弦……。难怪或处瀑下,或蹲洞中,就会忘记红尘功名利欲,不知世外睛雨春秋,如痴如醉飘然若仙!难怪此地能与西游记中孙大圣的花果山水帘洞天平分秋色。“自古名山僧占多”,正因为这里是天上少有,世间难逢的“只此澄心只此禅”之圣地。历代的高僧和德行高尚的圣人王安石丞相,自然会不惜争占此玄妙无穷的洞府圣地啊。

  清初先贤岁进士朱焕公有龙溪八景的七律《澄心漱石》为证:

  古寺何年迹已湮,惟遗石洞挂飞泉。

  苍苔结玉双垂柱,冷雨倾珠细织帘。

  寂寂空岩花自落,交交黄鸟语如弦。

  当时怪得名山占,只此澄心只此禅。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