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旅途风景 >

三溪八景之七,松庐夜读

  最怜风雨雷霆夜,灯火深深坐有侬

  应氏所居,分划八景。盖取四方左右,掩映生辉也。岭间瀑上,别豁乾坤。依水村落,小桥贯通。耕织樵牧,出入熙熙。盖俨然武陵桃源也。三溪诸姓,结宇此中,曰彩云,曰松庐。读书养志,游以造物,机忘鱼鸟,抒为歌咏。发从天籁,杂诗固然,八景犹尔,以焕山川,爰藻居处。

  300年前的明末清初,龙溪先贤朱焕公,胸怀大志程门立雪,寒窗苦读昼耕夜诵,囊萤映雪笔耕不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年过花甲登岁贡。为报效乡邻,造福桑梓,朱公呕心沥血写县志、修宗谱、兴教育、颂家乡。于1690年,帮助应氏修谱,撰写龙溪八景,推崇《松庐夜读》,遗篇熠熠生辉。诗曰:

  十字交溪水色溶,三间茅屋几株松。

  小桥雪过摧筇叟,曲径春归种药翁。

  门掩青山朝下鸟,院临僧舍午闻钟。

  最怜风雨雷霆夜,灯火深深坐有侬。

  后吴东南村口,龙溪与笕前坑流域交汇的三角洲,就是《松庐夜读》的旧址。在朱焕公的笔下,这里是十字交溪水色溶溶,几棵挺拔的苍松近旁,建有数间茅舍。冬日雪后天晴,拄着竹杖的老者可以在悠闲的小桥上晒太阳观光取暖,春暖花开韶光煦色,可以看到种药的仙翁晨出晚归地在通幽的曲径上自在漫步。月夕花朝,也可关回柴门,在院子里看看青山,听听鸟声。况且院门对着不远处香烟袅袅的僧舍,可以听听玄妙的晨钟午鼓。真是小桥流水伴书声,可耕可读可修心,无是无非无杂念,可俗可仙可熔经。哪怕是雷电加交,风狂雨骤的雷霆之夜,还同样可以风雨不动安如山地坐在草舍深处秉烛夜读。所以此地既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也是钟灵毓秀的求学胜地。难怪朱焕公对此情有独钟,难怪过了130余年的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间的1821年前后,后吴吴氏族俊占此吉地建造“吴氏宗祠”。从此以吴氏宗祠为三溪的重要教育基地。民国初年兴办“学校”,共和国前夕,创建“鹤林小学”,后来成了“三溪乡中心小学”。一九七八十年代,旁边又建起了“三溪中学”。此地成了三溪乡的主要教育基地文化中心。从这里出去的学子,进入北大清华的就有五六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专家、教授、行政干部等精英层出不穷!这里出去的三溪学子与其他地方比较,往往是鹤立鸡群,引领潮流。也许这就是当年朱焕先贤的慧眼与远见,也许这就是《松庐夜读》的星星之火蔚然成风,更是人杰地灵的真实写照!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