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故里清风暖人心
2022-07-12 网友提供 作者:六十翁 点击:次
作为一个文史迷,一直都希望去黄河岸边的韩城,那个梦想中的太史故里做一次文化的朝圣游,却害怕因学识浅陋,无法参透悟透史公《史记》的博大精神,徒劳腿脚却不得要领,所以一直延宕着。直到今年暑里,交割完单位最后一笔业务,才决定去韩城。 那是一个雨后天,驱车四个小时看到一个叫芝川的出口,立马拐下西禹高速。心中的圣地已近,忐忑地想着它的模样,眼前雄浑如砥河道,大概就是诗人王之涣笔下的千里黄河之景。 而我却被眼前烟雨雾蒙的司马迁广场所震撼。史公书卷中的煌煌三千年《史记·十二本纪》,正以一个一个巨雕向我走近。“唐有虞……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嬴秦氏,楚汉争,高祖兴……”断断续续背诵着《三字经》,留恋徘徊于巨石雕塑间,走到他老人家执卷凝神的铜像前,忽然茅塞顿开。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原来是要我们明白一个“德”字,治国如此,做人亦如此,德不配位,必遭天谴,千古一帝始皇如此,西楚霸王项羽盖莫如此。我懵懂,数十载醉乎文绉绉迤逦婉约之章,今日入史公“门阶”,方明白这个道理。 颤颤巍巍踏入文史圣域,已心存敬惮。欣赏着小桥流水间几许芦荡轻摇,拾阶入大门,门内一条古道通向庙院。千年古城,司马遗风,其上不知走过多少赶考秀才举人,出了大唐诗人白居易、北宋宰相词人张昪、清状元王杰、当代文学巨匠杜鹏程等灿若星河的文化名人,得了一个“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的民谚,可知韩城文史之乡绝非虚传。 大院里殿宇参峨,额曰:司马大讲堂。继太史公的文脉,开今世文化新篇,韩城正把对文化的尊崇推向一个全民的高潮。此刻这座大殿静悄悄的,参加渭南“一轴四点”廉政文化观摩的同道与我擦肩而过,刚刚去往古城状元府、党家村。我上坡来到一所回廊,额曰:风追司马。两边对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史公胸腑,文章中满是英雄篇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背诵着这一名句,我不再徘徊,走入了《史记》廉政故事展室。 仰首读来,季札挂剑,不欺死者,可以说是高级的诚信;赵括“纸上谈兵”,徒有虚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勤于政事;“公仪休拒鱼”,廉洁从政,不收贿赂。一部《史记》堪称励志育人教科书,读来不由慷慨激昂。嗟叹间,抬眼山门一幅巨匾:“史笔昭世”,正好道出了这个展览的主题。 既景廼岗,我不再犹豫,健步九十九级台阶,不断回望,三河湿地,水泊如镜,鸟翔期间,绿意盎然,裁成一帧水墨图画,正自无法抒怀胸意,猛然发现清康熙十六年(1677)宋和宁的一首七律碑文: 芝川烟雨幂平庭,司马坡前拜汉墟。 蚕室至今遗恨在,龙门终古大名余。 翼经左氏堪争座,续传班生敢近居。 河有波澜史有笔,世间多少未成书。 正好道出了眼前此景。我抚摸着一块块龙头赑驮碑文,思绪万千。 回眸史公塑像端坐壁龛,目光如炬,此刻正注视着“长河落日圆”“一带江山如画”的苍茫大地。遥想芝川古渡,我仿佛看到1937年深秋,风帆橹动处,一队队八路军健儿正持戟怀枪东渡奔赴抗日前线。用热血筑起民族铁的长城,化作一面旗帜,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中华儿女干事创业。 史公崇文,家乡留下一城书卷香,韩城因而成了国学大师余秋雨先生一直想去却不敢去的文化圣地,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也说韩城是他心中一个很值得行走的地方。 我生花甲,书读不多,倥偬漫章,词不达意,维为眼前梁奕西襟、孤冢黄河景色所动,写下以上粗陋文字。忽接单位电话,返聘我编修廉政廉史故事文集,激动得老泪横流,烛头寸光,虽年届六十还有可用之处,赶紧应承,三拜而不舍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