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栖草堂
2022-03-22 网友提供 作者:若水如诗 点击:次
那一年,厄运落在你的头上,你的仕途就像风雨中的鸟巢,随时都有可能倾倒。那是唐宪宗元和十年,宦党专权,割据势力蔓延,大唐的强盛开始转衰。一场被筹谋好的刺杀在长安街头上演。堂堂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的刺客一剑封喉,这场血腥风雨震动了朝野。身为左拾遗的你直言上谏缉拿凶犯,你正直的言行触犯了藩镇势力的权贵,他们合谋告状,奏明你以下犯上,越俎代庖,拿你母亲不慎落井一事大做文章,诬陷你不忠不孝,以致于龙颜大怒,贬你去江州,做一个小小旳司马。
你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诗论坛上的泰斗——白乐天。是“新乐府诗”的开创者,你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掀起了文坛的一股巨浪,对后世颇有影响。一首《观刈麦》开创了现实主义诗风新局面。新乐府的讽喻诗篇,针砭时弊,关心民疾,抨击权贵,诗篇如坚硬的刀,如锋利的剑,权贵者读了如芒刺在背。他们诚惶诚恐,咬牙切齿,把嫉恨变成了冠冕堂皇的诬陷,终于找到一个发泄自己私愤的机缘,让你离开朝堂。
那一年,你离开京都长安。正值萧索的秋天,“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你一怀的悲戚,落寞,怅惘和失望。一路风雨凄厉,茫茫尘世,江州是归宿。你来时,浔阳的江水澄清净明,微波荡漾;河流悠长,欢唱远方,山间的清泉汩汩流淌,红枫敞开热烈的情怀,都在欢迎青衫装扮的江州司马,这是一场天地间奢华的盛宴。暮色苍茫,南山的钟声在夜空中渺渺回响,面对浩瀚的星空,你仰天顿悟,人生如幻如梦,仕途如泡影,一切都是虚空,何不放逐山水间,寄我男儿的豪情!于是你踏着陶渊明的足迹,是否也唱着他《归去来兮辞》的醉歌?来到陶公带月荷锄归的地方,浔阳城外三十里外的庐山。
素以“雄,奇,险,秀”闻名天下的庐山,云雾缭绕,如梦如仙。群鸟唱和于幽深的山林之中,山风鸣响在峡谷沟壑之间。这里更有千年的寺院——佛教领袖慧远在公元三九一年建立的东林寺,是中国南方最早的佛教中心,你怀着对东晋著名高僧慧远遗韵流风的景仰,带着一群文人雅士,遍访东林寺,密切地结交众僧,甚至夜宿东林寺,深夜读佛教经典。有你的诗为证:“最惭僧社题桥外,十八人名空一人”。你甚至以“十八贤”自比(慧远与“十八贤”结白莲社共修净土之说形成于中唐时期),本来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的你,更加坚定了对佛的信仰,于是你专注佛经,不问朝事,只做好江州的司马,谨记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名言,决定终老庐山,准备建一座草堂。
秋高气爽,雁阵南飞,秋的笔墨把庐山涂成黄色,你开始伐木砍竹,用木头作为撑起草堂的骨架,山竹围成墙壁,屋顶被茅草覆盖,遮挡的幔子用苎麻编织。草堂前宽阔的平地筑了一个平台,台南修了水池。山间的野花开了,枯草由黄变绿,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一座简陋的草堂矗立起来。名曰:庐山草堂,又曰:遗爱草堂。
于是,你在草堂里摆上一张古琴,放上几本儒、道、释的书籍。当你身居草堂的时日,敞开门窗,沐着清风和阳光,抚琴吟诗,寂寂的空山响起悠悠的琴声。走出草堂,你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朝看云雾,夕看落日。春的信息激活了生命的元素,绿草和野花蓬勃了山的野性,古松老杉也生出嫩芽,枝柯交错起来。青山隐隐,白云悠悠,夏日的白莲娉婷于池中,白鱼悠哉于莲中,此时最惬意的你开轩嗅着莲的清香,观池中鱼的踪影。秋天,枫叶染红了山间,杜鹃绽放争妍,黄叶在微风中簌簌作响,无名的果实在枝头摇头晃脑,你触景生情,当年秋天离开长安的愁绪已化作云烟,淡然,漠然。皓月当空,草木飘香,你邀友品茗,或吟诗唱和,或举杯共饮,把酒话桑麻,心系黎民事。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整座庐山,雪白鸟栖尽,人寂坐空林。
四季轮回,景色不同,你在草堂身心舒畅,物我两忘,在流年的时光里把山水珍藏于心,把心中的思绪,挥墨成一行行抒情的诗句。撰写了三百余首(篇)。把约八百首诗作分类编成十五卷,分成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在这里你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盛事,著名的《琵琶行》就诞生在此地。从此你在文坛遗世独立。《琵琶行》与《长恨歌》名垂千古,妇孺皆知,洛阳纸贵。正如唐宣宗写了《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得皇上赋诗凭吊的仅你一人!
这是一个忘忧的庐山,清空了官场的纷争和黑暗,这是一个快乐的草堂,慰藉了一颗哀伤和无奈的灵魂。正如你说“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但命运和你只开了一个玩笑,终老庐山意愿未能实现,三年之后你被召回朝廷。从草堂走出的你,从此淡定红尘变幻,闲看花开花落,真正做到了独善其身。
此时,我就站在草堂,此草堂非你当年的彼草堂,是模仿你当年草堂的风格而建。我仰望你高大的汉白玉塑像,你伟岸而立,昂首远眺苍茫无尽的山水,飘然的衣袂和翩翩的胡须,尽显你当年的风采。那一池清水,一汪溪流,满山碧草树木,都在夏日的风中诉说着你的旷达睿智和闲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