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原创文学 > 散文随笔 > 旅途风景 >

凤阳夜行记

  凤阳县大庙镇,坐落在凤阳县城西南十三公里处,因原建有凤阳府大庙而得名,罕为人知,但从县城府城镇至大庙必经的埋葬朱元璋父母的明皇陵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遐迩闻名。1968年我爱人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大庙区医院工作,几年间,无数次往返于蚌埠-府城镇-大庙之间,留下了令人刻骨铭心的回忆。
凤阳夜行记
 
  一次,因小孩生病,我急匆匆地从蚌埠搭乘火车至门台子(京沪线上的一个小站)。下车后暮色苍茫,无车可乘,只能沿着蚌合公路踽踽独行七公里,翻过了被明太祖命名的“天下第一山”盛家山(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就在山麓)山脊后就到了灯火闪烁的府城镇。我绕过城西,踏上了通往大庙的路。城西是朱洪武准备建都的中都城所在地,文*前尚可在城墙上转悠一周,可此时鼎沸的人群正挑灯夜战,拆除镌刻有全国各府县及工匠名录厚实的城墙砖,数百年的文物毁于一旦,令人唏嘘!出城不久,夜幕四合,偶尔传来的几声悲怆的花鼓调与拉魂腔更增添了土地瘠薄的凤阳农村的空旷寂寥。正囿于沉思之际,一声脆亮的“同志”令我惊悚,回头张望,朦胧中一位手持木棍的村姑呈现眼前。她告诉我她家就住在皇陵的东边,整个村庄都姓朱,祖先均是皇陵卫所的人,今日去府城镇办事耽搁了,因为皇陵一带距离凤阳山近,时常有毛猴子(狼)出没,所以带了手电及棍子。在询问了我的情况后,朱姑娘柔柔地说,皇陵到大庙途中遇到狼的可能性更大,愿意送我一程。有当地人作伴,胆子顿时壮了,我也不用环视田野中是否有狼眼的绿光,不知不觉便到了皇陵。当时的公路从陵前三十一对石像生中间的神道上穿越(据史载,原为三十二对),经过朱元璋亲撰的尚保持完整的皇陵碑后便左拐通向大庙。600余年风风雨雨,历经兵燹,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一把火烧毁了亭台楼阁,但刻工精美的皇陵碑及石像生基本保持完整,堪称奇迹。我无心发思古之幽情,深深地沉浸在对这位单纯质朴的姑娘的感激之中。试问,对一个素昧平生的30多岁的男子毫无疑虑,如此敞开心扉、热情关心,能有几人做到?甫离皇陵,便发现前方有手电闪灭,原来是医院的几位职工怕我出事前来迎接。
 
  岁月匆匆,倏忽几十年过去了,在怀旧情结的驱使下我又踏上了凤阳的大地。我去了农村大包干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也去了韭山洞等著名景点,但最令我牵挂的是建于1375年,位于府城中央的明中都鼓楼,因为在它北边有一条让我思念挥之不去的旧称玉石大街的花辅廊街。玉石大街的石板路上无数道深深的大车车辙曾诉说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可惜的是路面以及两旁的街面建筑已经规范化、“现代化”了,我找不到曾经住过一夜的温馨的小旅馆,也无可能对那位热情接待过我的女服务员道声谢谢。
 
  汽车不再穿越皇陵神道,宽阔的公路从整修过的陵区围墙外侧延伸至大庙。大庙成了建制镇。丁字形的街道、建筑以及镇北巨龙似的京沪高铁显示了时代巨变。凤阳这片“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帝王故里、花鼓之乡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迅速富裕起来。我深深地祝福他们!


    作品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