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失之谜(2)
时间:2017-07-06 作者:许一力 点击:次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的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有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旋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个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手上,还是流到贪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贪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投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贪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而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则没有明显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票,大半变成了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吗?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吗?还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投资,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是跟消费品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吗?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半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被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CPI中,虽然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到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应该还没到很严重的地步。第二,中国大幅度印钞,现在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五、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也在思考,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这种体制好不好?
对于经济整体来说,这种体制避免了国外政府和国会的扯皮状况在国内出现,提高了政策效率。所以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这种制度是非常利于发展的。但对于一国民众来说,则未必。类似于中国这样海量的货币发行,更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政府掠夺了民众的财富,国富而民不富。
我们应该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