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枫轩 > 雨枫书屋 > 经典评论 >

围观群众比嫌犯更期盼“理想被害人”

章莹颖

近一月以来,海内外许多中国人的心都被一名年轻的访美女学者所牵动。大约一个月前,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交流学习的27岁的中国女学者章莹颖上了一辆白人男性驾驶的通用“土星阿斯特拉”私家车后失踪,迄今下落不明。
 
当地警方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调看监控视频,排查涉嫌犯案的同款汽车,锁定嫌疑人,并通过安装的窃听器蒐集到承认绑架的自供,对涉嫌绑架章莹颖的犯罪嫌疑人克里斯滕森进行了抓捕。虽然嫌犯在被抓捕后的连续两次法庭聆讯都保持沉默,拒绝交代受害人的下落,根据警方掌握的证据,克里斯滕森应该就是犯罪者。
 
在警方提交给法庭的刑事聆讯报告里提到了一个细节,嫌犯在参加为章祈福的活动时,曾向他人描述“理想受害人的特质”,且试图在现场挑选下一位受害人。
 
 
据此,章莹颖可能不是偶然不幸遇到变态的绑架者,而很可能早已经被嫌犯关注并盯上。早有准备的嫌犯趁她着急赶着赴约的时候,适时出现然后主动邀约搭她一程,使得原本相当警觉的章莹颖不幸入彀。
 
从警方披露的相关证据也大概可以推断,章莹颖很可能就是嫌犯心中所谓的“理想受害人”。相关证据显示,克里斯滕森个人偏好阅读日本魔幻漫画以及惊悚小说。他在自己的Facebook账号上曾经谈到,日本魔幻漫画《剑风传奇》是“读过的书中最精彩的”,而这部漫画充斥了许多血腥残忍的暴力场面。其次,他还偏好被称为“惊悚小说大师”的斯蒂芬·金的系列惊悚小说《黑暗之塔》,小说中那些看起来越是无辜的受害人感到无助时,越是牵动普通阅读者感同身受的惊悚感;同时也能激发精神变态者的强烈快感。
 
可以推测,嫌疑人克里斯滕森个人偏好像日本魔幻漫画中那样的年轻东亚女性;偏好看起来就无辜的潜在侵犯对象,这些要素可能就构成了他侵犯幻想中“理想受害人”心理表象的原型。章莹颖可能恰好就符合克里斯滕森侵犯幻想中所偏好的“年轻、漂亮、看起来无辜的东亚女性”这样的“理想受害人”的心理表象。
 
“理想受害人”触动了围观群众的痛点。章莹颖被绑架失踪令海外游学或者移民的华人社群感到不安和惶恐,那些变态的犯罪者到底对怎样的“受害人”感兴趣?或者,具备那些特质,或在什么情况下,更有可能被犯罪者盯上?
 
可以理解围观者的不安和惶恐。尽管章莹颖被绑架失踪是一起小概率的极端事件,很难从中总结出什么教训给围观者以警醒。但是,国内外中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事无巨细的评论分析,这起小概率的极端事件就具有了感知显著性,在许多围观者心理就不再是“小概率”,而成为具有可及性的“大概率”事件。
 
这就好比一次航班失事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后,尽管这只是一件小概率的极端事件,但仍然足以影响到出行的人群减少选择航班的概率,哪怕大量的无可辩驳的数据显示,乘坐航班旅行相比于其他陆地交通方式仍然具有压倒性的安全优势。
 
既然无法预测和难以防范身边出现像克里斯滕森这样的公众的一面温和、友好,但私下却有着黑暗暴虐另一面的变态侵犯者,那么,变态侵犯者到底喜欢怎样的“受害人特质”,对于焦虑且无助的围观者来说或能带来稍许的慰藉。“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受害人嘛?我改!”
 
从心理学角度其实很好解释人们的这种心理现象。一旦知道犯罪人喜欢或偏好怎样特质的受害人,那么处于不安和焦虑中的人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或乔饰犯罪人偏好的特质,以缓解焦虑。
 
举个例子,你知道某个人是变态杀手,你可以通过避免与其接触或交道来保护自己。你认为身边可能有变态杀手,但你知道他偏好怎样特质的“理想受害人”,你也可以避免让自己显得像“理想受害人”来保护自己。最令人焦虑和惶恐是你不知道身边有没有,但很可能有变态杀手;也不知道他偏好怎样的受害人,谁都有可能被盯上,这样的焦虑远比恐惧更折磨人,更令人不安。
 
事实上,每一个暴力犯罪者都具有特异性,他之所以会成为令人发指的暴力犯罪者,往往与其具有特异性的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天性的、人格的、情境的、个人史的、刺激对象的、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错综交织。这也意味着,其实根本就无法归纳和总结出具有普适意义的所谓暴力犯罪者偏好的“理想受害人”特质来给不安和焦虑中的围观群众以慰藉。
 
“年轻、漂亮、看起来无辜的东亚女性”这样的“理想受害人”心理表象的只是克里斯滕森特殊的偏好;另一个有着相似暴力犯罪倾向的犯罪者偏好的“理想受害人”可能就完全不同,后者完全可能偏好“微胖的黑人女性”或者“金发的白人熟女”,甚至就偏好“混血的老妪”,等等。可以这么说,每一宗犯罪中犯罪者所期望或者物色的“理想受害人”也是具有特异性的,根本就无法一概而论。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有许多暴力犯罪者是随机选择侵犯对象的;也有一些会暴力犯罪者会刻板地针对某一类对象下手,犯罪形式的多样化其实也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暴力犯罪的受害人。但是,处于威胁之中的围观群众对“理想受害人”的期望是如此迫切,远比嫌犯更为热衷。
 
像去年最终侦破的名噪一时的白银系列奸杀案,从1988到2002年,变态的暴力犯罪者在白银市区犯下11起奸杀案,11名年轻女性遇害。案件直到去年才通过基因证据锁定嫌疑人。长期以来,白银市区,以及大量媒体就一直流传并且确信,系列奸杀案的暴力犯罪者“专门对穿红色衣服的少女下手”,以至于多年来白银市区的红色衣服滞销,几乎没有市民敢给自己家里的女眷买红色的衣服穿出门。


作品集
相关文章: